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研究 ——基于苏州市T镇的调研

来源 :姚佳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满足乡村社会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不仅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服务差距,还能够丰富和滋养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乡村社会治理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当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阶段,处理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难题,能够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在潜移默化中变“城乡分治”为“城乡共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之下,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研究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亟待完善的实践课题。本文以苏州市W区T镇为个案,以服务型政府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基本概念的界定着手,对T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机遇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系统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当前苏州市T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所遵循的政策依据、供给的内容、供给的机制以及供给的成效等基本现状。通过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苏州市T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场域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多元主体合作的供给格局尚未形成、供给机制运行不畅以及供需错位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规划不足、主体间利益藩篱约束、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限制约以及城乡二元的结构障碍。最后,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从整体规划、主体协调、机制整合、效能提升以及技术嵌入五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希望以此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其他文献
现如今电影不仅仅作为娱乐渠道,同时也是反映现实的重要窗口。面临欧洲难民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人类渴望了解此类挑战的背后深层原因,以此寻求解决之道。来自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于2020年作题为“历史的铰链——由法国电影《悲惨世界》看今日现实”讲座,戴教授从《悲惨世界》以及其他类似主题电影展开分析,依据电影内容以及个人的亲身经历,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同观众分享自身关于当今世界重要事
学位
《骷髅格》是明清曲谱史上盛传一时的所谓“汉唐古谱”,曾在传统曲学家中产生过很大影响,所收曲目大多为集曲。时至近代,虽全书已佚,吴梅、王国维等戏曲大家仍将其誉之为“曲谱之祖”。因此,《骷髅格》这样一部地位崇高的曲谱,对其进行考证、梳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选取其中收录最多的集曲作为突破点,通过对《骷髅格》《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三谱所体现思想及共有集曲的比较,对《骷髅格》进行再研究。
学位
2020年10月17日,红十字国际学院在苏州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人道事务高级研修班和社会学(人道工作方向)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基于开班仪式中六位发言人的中文发言视频原音,译者进行模拟口译任务,进而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对口译文本进行分析。释意理论是用以研究口译活动最常用的理论成果之一。本报告对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归纳,在释意论的指导下,找出相对应口译策略、方法或技巧以解决对应难点。精心的译
学位
2019年末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肆虐于全球,世界各国皆展开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与西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和防控措施,其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自由”价值观。论文以中西疫情防控中的“自由”价值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西‘自由’价值观是什么——中西‘自由’价值观有什么价值原则——在‘自由’价值观指导下中西疫情防控怎么做”的写作思路展开。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
学位
清代民国扬州的修志活动十分频繁,并且产生了一众佳志。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在此期间,扬州方志的编修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修志活动的频繁展开,扬州方志的纂修组织也逐渐完善,体例和种类也都前所未有的丰富。近代以来,由于战争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使得扬州逐渐衰落下来,再加上整体动荡的社会环境,给扬州方志的编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修志传统以及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民国的扬州依然有很多方志修成。
学位
明代是一个文学思想较为活跃的时代。伴随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壮大,新的文化思潮、社会风尚等因素的介入使得文学的价值取向逐渐改变,传统诗文创作寻求新的出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民歌、戏曲等逐渐被欣赏。其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市民与士人交互影响,儒学世俗化与市井风俗人性互为映照,以文为戏与以文为教的思想相互缠绕。身处其间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是个矛盾的结合体。作为冶游市井的畸人才子,他以“俗”的标准
学位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主题为核心,将单学科或跨学科领域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网络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老挝汉语教学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尚缺乏幼儿汉语教学相关研究。因此,笔者试图探索与解决幼儿汉语教师“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一问题。基于此,笔者在程自德华文学校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主题式教学并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笔者对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主题式教学在幼儿园实施
学位
《宀下无豕不成家》(Home Is a Roof Over a Pig)作者是美国作家阿明塔·阿灵顿,此书记叙了作者的中国之旅以及学习中文过程中新颖的感悟。书名取自对“家”这个汉字的拆解,这个汉字也是作者向往中国和中文的开端,象形文字的魅力牵引着作者一家搬到泰安居住生活。原文文字细腻生动,兼叙事和说理一体,不仅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场景,而且深入探讨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深层特点。本报告对该书节选章节进
学位
城市的发展需要哲学层面的审视,哲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时代问题的聚焦。城市发展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展开也逐步暴露出许多时代问题。当代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人类的主体性迷失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焦点。对马克思的城市思想展开主体性向度的研究,既是对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这一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校园仪式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发挥着实践育人的功效。以校园仪式活动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仪式活动,以仪式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以高校校园仪式育人为研究对象,以高校校园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着力点,从高校校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