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20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对DGAT2基因和Leptin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序对其基因的5’端、外显子和内含子进行了序列分析,旨在探索DGAT2、Leptin基因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为今后良种奶牛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 DGAT2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分析,检测到AA型和AB型两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8450,0.1550。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481 bp处的G变为A。2. DGAT2基因第5内含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DGAT2基因第5内含子处,引物DGAT2P4扩增片段检测到AA、BB、AB和AC四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0600,0.5200,0.3250,0.0950。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132 bp处的C变为T,在177 bp处的A变为G;AC型在185bp处的A变为T。3. DGAT2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基因第6内含子处,引物DGAT2P5扩增片段检测到KK、MM和KM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5600,0.2150,0.2250。测序结果显示,MM型在1740 bp处的C变为T, 1766 bp处的A碱基发生缺失,1927 bp处的G变为A, 2012 bp处的T变为G, 2065 bp处的T变为C。4. Leptin基因5’UTR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基因5’侧翼区,引物LeptinP1扩增片段检测到AA、BB和AB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5000,0.1950,0.3050。测序结果显示, BB型在1547bp处的C变为G。5. 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处,引物LeptinP2扩增片段检测到AA、BB和AB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5350,0.1400,0.3250。测序结果显示,BB型在204 bp处的C变为T。6. Leptin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Leptin基因第2内含子处,引物LeptinP3扩增片段检测到AA、BB和AB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6250,0.0800,0.2950。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106 bp处的C碱基和109 bp处的T碱基均变为A碱基。7. 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在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处,引物LeptinP4扩增片段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8100,0.1900。测序结果显示,比对后发现AA型在96 bp处的C变为T; AB型在268 bp处的T变为C,在253 bp和352 bp处的C均变为T。8. DGAT2基因和Leptin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将DGAT2基因和Leptin基因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DGAT2P2扩增片段中,A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DGAT2P4扩增片段中,AC基因型个体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基因型对乳蛋白率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DGAT2P5扩增片段中,MM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显著高于KK基因型和KM基因型个体(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LeptinP1扩增片段中,B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与乳蛋白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LeptinP2扩增片段中,B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或P<0.05);在LeptinP3扩增片段中,B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或P<0.05),与乳脂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LeptinP4扩增片段中,A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或P<0.05)。因此,DGAT2基因和Leptin基因适合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