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对严寒地区城市广场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室外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设计师们往往把焦点都集中于总平面的布局设计、功能分区、交通流线以及景观设计等等方面,而很少注重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没有针对室外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感觉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对于一个城市广场空间,尤其是严寒地区的城市广场,室外热环境直接决定了人们在广场中的停留时间,决定了广场的利用率,从而决定着一个城市广场设计的好坏。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日照、风等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广场风环境。风环境是城市广场热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风也是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物理现象,不同速度的风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夏季如果有风吹过,人们会感到凉爽宜人;而冬季如果风速太大,则会使人感到更加寒冷,不愿意在室外长时间活动和停留。如果不能对城市广场风环境有一个很好的预测,会导致在季节性盛行风风速较大的时候,广场局部空间出现比较恶劣的风环境。本文首先对城市广场风环境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从建筑单体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周围风环境的基本分布情况,包括气流与建筑相遇受到建筑阻挡后的流动状态和建筑单体的三维尺度对风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建筑间距对于建筑组群风环境的影响,重点对建筑布局方面对于城市广场风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概括,分析了广场风环境对于人的舒适度和行为的影响,并对室外风环境的评估标准进行了阐述和比较。接下来对模拟软件Fluent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第三章中重点严寒地区的矩形城市广场在不同布局模式下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单一变量因素分析法对城市广场围合建筑不同的三维尺寸、不同的开口尺寸和不同布局模式下的风环境进行了预测与分析。最后从城市总体规划、围合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建筑基本布局模式和建筑群体开口设计方面提出了严寒地区矩形城市广场风环境的优化策略,并选取了哈尔滨一座典型的城市广场进行了风环境优化,提出了八种新的围合建筑布局模式,对每一种模式下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最终在其中选出了最优方案和最差方案。本文通过软件模拟将严寒地区矩形城市广场的风环境状况用图形直观地展现出来,希望可以给设计师们在进行严寒地区城市广场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城市广场不仅具有良好的空间视觉感受,也可以有比较好的风环境感受。
其他文献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是城市公共活动和步行城市生活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论文基于公共活动中心区步行城市生活整合的机制和潜能,提出了从步行城市生活及其整合切入的公共活动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以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FOA等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新的建筑浪潮,这股浪潮以建筑与场地同质化作为基本取向,利用新
道路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我国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发展,汽车容量高速增加,许多已建或待建的城市道路、快速路等的交通噪声影响严重,使道路两侧居住区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村镇发展已成为我国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下一阶段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建设量的剧增,建筑日益增加的能耗对我国迫切的能源需求和绿色生活环境构成的压力不容小觑。我国政府及研究机构从政策制定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医疗观念增强,医疗机构的建设状况也呈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医院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建设的标准也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提升而提升,医疗建设成本也在不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一直落后于城市。其中,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直是规划编制的盲点,其设施建设更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