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与“典雅”的双重变奏——论《红楼梦》的内在美学结构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红学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主要研究范式:有关这部小说的背景、作者、版本、源流等材料钩稽考证的文献研究;着重就作品本身展开的文本研究与突出其文化包容性和文化深邃性的文化研究。但这三类研究范式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中,无法融合。鲁迅先生早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就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此后的研究者对《红楼梦》是“如何打破传统”这个命题,大都仅仅停滞在对《红楼梦》艺术手法、写作技巧的创新关注上,对于《红楼梦》里蕴涵着的种种“新奇”美学命题特别是“正邪两赋”理论至今还没有人给以足够的阐释,未能形成一整套从文本自身感悟出来的创新的文学精神和审美思维。 本文通过解读《红楼梦》这一经典文本,对“新奇”这个美学理论范畴做了深入的阐释,以现代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眼光,发掘其中蕴藏的新的艺术价值,催发出新的美学活力,以此来摆脱研究中相沿成习的思维定势、偏狭的思维视角和困窘的理论思域。并通过深入挖掘《红楼梦》的无限可阐释性,揭示其小说文本建构中最为深刻独特的文化美学存在,以期提供一种可用于读解经典文本的文化美学批评方法。 文章在方法论上,综合了红楼梦研究的各种研究范式,把《红楼梦》作为有机统一整体来进行考察。在文学审美观上消解了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真正实现了文本间以及读者与文本间各种独立思想的对话互动。“新奇”这一美学范畴的提出,突破了现行文论体系中从古沿袭下来的典雅既定的审美趋向,使个人从经验性生成空间里的功利主义的思考方式中逃脱出来,以期达到一种对于整个时代的自由的审美的思考和想象以及情感性的观照,从而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创新,为人们能够批评而诗意地活着,为人们能更好的实现人生美学的建构,提供些许的理论支撑和突破口。 《红楼梦》的美学系统因其独特的美学结构而表现出不同的美学效应:主题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思想的叛逆性和深邃性、人物的立体性和复杂性、意境的无限性和含蓄性。又因其独特的美学结构而赋予文本以极大的弹性,表现出深广的内涵和开放的特质。从《红楼梦》文本的开放性和多义性中,我们可以看出,贯穿于整个文本之中的是“新奇”与“典雅”两种美学思想交融互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两者的运动轨迹占据了红楼梦内在美学结构板块的中心,探讨这两种美学思想的形成、特色和理论价值,关注它们之间的互动演化是如何带领《红楼梦》走上小说创作巅峰,并对《红楼梦》的内在美学结构进行动态的考察和综合的诠释,这是我们要关注和处理的课题。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基本规则》)作为规范汉语拼音拼写的规则,对促使汉语拼音拼写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社会中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程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仿拟的定义谈起,从各种仿拟现象出发,深入讨论了仿拟的类型、应用、与其他语言现象的区别,以及仿拟的基础等,对于前人研究较多的问题,比如仿拟的分类、仿拟与其它辞格的区别
有一条人学的线索贯穿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历史中,在那个时期所有文化线索中,这是最为核心的线索。这条线索的线头在哪里?它将延伸到什么地方?考察、梳理这些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节点
生活中的健康常识比比皆是,台湾最新一期《康健》杂志告诉你,其中很多竟是错误的。    ●错误1:流鼻血时,抬高下巴  这种方式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把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进咽喉里,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和窒息。正确做法是,在流鼻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团小棉球,轻压鼻翼,并将头部向前倾,或在脖子上围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也能止血。    ●错误2:刮掉腋毛,减少流汗  刮腋毛对于阻止汗液产生没有
人文主义观念和基督教信仰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在数百年间,尤其是通过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运动和宗教改革这样的特定历史事件,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人类的思维与行为领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她从初登文坛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评家多从性别文化、都市消费文化、小说形式技巧和比较研究等角度对张爱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