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i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片段,最后导致贫血、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程发展中,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有多种因素都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在我国,MM的年发病率为1/10万,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年发病率为4/10万。在美国,MM的年发病人数为14000人。到目前为止,MM仍然是一种不能治愈的肿瘤,平均生存期3年,占造血系统肿瘤死亡率的20%。MM早期时并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往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时才能确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主要依靠骨髓穿刺活检来确诊,但是骨髓穿刺活检有取材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不能完全反应整体骨髓的病变情况,并且活检为侵入性检查方式。大量的研究表明MM严重程度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中我们对β2-MG、LDH及IL-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对其含量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肿瘤负荷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30例MM患者治疗前后和3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分别采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β2-MG、速率法检测血清LDH及ELISA法检测血清IL-6的含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MM治疗前与治疗后、MM不同分期和不同免疫分型之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对三个检测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1)M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MM患者治疗前血清β2-MG、LDH及IL-6的表达升高,它们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MM不同分期、分型比较发现: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分期的增加表达量亦增加;治疗前A型与B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免疫分型发现:治疗前IgG型、IgA型、轻链型及未知分型组血清β2-MG、LDH及IL-6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分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血清β2-MG的表达与LDH(P=0.042)及IL-6(P=0.038)呈正相关。
结论:MM血清中β2-MG、LDH及IL-6的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病情缓解后其血清含量明显下降,而且随着临床分期越高,有含量越高的趋势;血清中β2-MG、LDH及IL-6含量与MM肿瘤负荷呈正相关。β2-MG、LDH及IL-6的表达特点对MM的分期、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