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体系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民办高等教育凭借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开拓了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理论研究成果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还远远难以满足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民办高等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空间问题也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理论本身的盲点和不尽成熟之处。本文选取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空间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对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的描述、未来的预测及中外的对比探究了其内在驱动因素,丰富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提供了依据;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与办学者提供了理论给养和市场信息;给公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和借鉴。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选题的原因、目的和意义;澄清基本概念;归纳梳理相关研究,汲取其研究观点,结合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构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搜集、整理民办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类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类统计数据,并据此以供求理论为支撑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占有率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供求三个方面对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空间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第三部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ARIMA)预测2006年至2015年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状况,通过数学和经济学的手段诠释了未来十年间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空间的大体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搜集、整理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类统计数据,探讨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市场空间状况,并对中日私立高等教育市场空间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反思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走向。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提出拓展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空间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供求关系既存在量的不均衡,也存在供求结构的矛盾,导致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高等教育个体需求的扩张、家庭民办高等教育支付能力的增强和消费者个体对民办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使得民办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拓展市场空间的机遇,亦面临着供给能力不足的种种困难和挑战。(2)本文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将由2006年的1654所增加到了2015年的2244所,年均增幅为3.1%;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占有率由10.32%降低至8.14%,减小幅度为2.3%;民办高等教育的绝对市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缺口)是从257.43万人增加至1555.29万人,扩大幅度为19.7%;相对市场空间(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数)将从798.96万人增至2985.68万人,增加了2100多万人,增幅为14.1%。(3)从中日私立高等教育对比、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预测、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教育发展的多模式需求和现阶段我国国情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4)要从营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增加民办高等教育的供给、廓清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培育优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开拓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化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着手,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