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即将建设±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电网,这是实现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战略性举措。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重大技术课题。 世界各国在采用新的电压等级之前,均进行大量的研究,以设计出公众能接受且经济合理的输电线路。本课题较全面的研究了直流输电线路下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对现有的导线表面场强,地面合成场强,最大离子流密度和磁场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到了适合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本课题导线表面场强采用“EPRI”的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电流密度采用半经验公式法计算,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测量值相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本课题通过对电磁生态对比试验和生物实验的数据的研究,分析了电场对人的短期和长期生态影响、人在高压直流电场下的感受、人截获离子电流的感受和人接触接地和绝缘物体后的感受,参考了世界各国对±800kV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标准限值。基于世界各国制订电磁环境标准限值的基础,针对我国直流电场强度的限值中的没有考虑雨天限值的情况,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下电场强度限值。 针对±800kV楚雄-穗东直流输电工程的本体设计,在确定线路导线组合方案时,进行了导线表面场强、地面合成场强及离子流密度等电磁计算,并根据本课题提出的电磁环境限值,进行了此工程导线的筛选,在满足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推荐了适合的导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