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言转向”被广泛接受,语境分析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探讨各种问题的一个关键术语。语境是指语言环境,与一定的时空背景、文化和价值取向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在共同或近似的语境下,所论及的问题才有沟通的可能,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学者才能实现有效的对话与交流。新课改语境是指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对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价值的追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在这样的语境下,教育关注“全人”的发展,蕴涵着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追求,因此,具有恒久的价值。而当前对新课改语境的狭义理解是将其等同于由行政力量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窄化了新课改语境的广阔内涵。在新课改语境下,探究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探究教学引入各科教学。虽然探究教学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对它系统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初期。探究的基本意思是研究。探究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探究教学是指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和相互有效启发下,凭借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通过探究尝试对问题的解决,来学习知识、有效感知和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和形成价值观。其实质是教师将其探究(研究)的经历和体验扩展、迁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参与和发现式的。探究教学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究教学有一定的程序,按自由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水平的类型。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探究教学具有主体性和探索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成为探究的过程,开展探究教学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教师的主体条件和组织教学的各种能力是缺一不可的。探究教学的开展需要新型的教学能力,即探究型教学能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的一个关键因素。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断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其培养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直接关注到师范生培养的却鲜有发表的著述。因此,在新课改语境下,师范生探究型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很有必要。探究型教学能力即组织和开展探究教学的能力,是将个人的探究经历和体验扩展、迁移到学生身上。其中,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要具有研究的能力和体验,具有反思的能力,这是组织探究教学的内在素质和技术支撑。此外,还要具有开展探究教学的教学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