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内外侧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我院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评价肱骨远端内侧及后侧/外侧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与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11年8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C型)46例,对随访资料完整的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肱骨远端内侧及后侧/外侧钢板(Zimmer)治疗15例,作为A组。采用交叉克氏针、克氏针加张力带或空心钉、Y形钢板、内外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1例作为B组。术后随访时采用肘关节HSS2评分标准[2],从疼痛、肘关节功能、日常活动、活动持续时间、肘关节整体使用情况这五大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并打分,优:90~100,良:80~89,一般70~79,差:<69。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2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及截骨部位均愈合,均无并发感染。已有9例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采用肘关节HSS2评分系统[2]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本资料A组中优8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为80%;B组中优3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术后并发症有A组中1例骨化性肌炎,1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B组中2例发生克氏针松动,1例螺钉脱出(采用Y形钢板固定)。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的3例与桡神经损伤的2例中,术后仍有2例存在存在环指、小指麻木,2例拇指、食指麻木。术前神经无损伤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4例,表现为环指、小指麻木,1例取出内固定物后缓解,其余经术后药物治疗有所减轻。   结论:   采用肱骨远端内侧钢板及后侧/外侧钢板不仅可解剖复位肱骨远端,还能提供可靠的内固定强度,有效降低不愈合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尤其是C3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电荷耦合器件(线阵CCD)作为光电信息转换器件的高分辨率光电尺寸自动检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仪器的诸多优点
目的   研究DNA连接酶1基因rs1050029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性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的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的术前的CT、MR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对照,旨在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像学特征。   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