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48次 | 上传用户:jiangc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养现代社会产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成了职业教育新的“中国教育梦”。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制造人才尤为关键。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不仅形塑了高等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环境的“新常态”,更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教学环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如何对接新的经济社会结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挑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必须解决的新课题。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更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具体场域。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与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之一。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却面临“发展定位、整体质量及特色性”的困顿之境,特别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变革力度亟待强化、课堂环境管理存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挑战。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与变革之道。本研究基于学校教育管理的视角,以心理动力场学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需求—压力理论为理论支撑,遵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应然样态、实然状况和变革策略。研究通过对近15年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文献研究,理清了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基本结构与要素,明确了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尺度。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在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和行动观察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信效度良好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调查问卷》与《高职课堂环境访谈提纲》,以此为研究工具,在重庆市九所高职院校开展实证调查。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得到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学校按照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总和。对课堂环境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管理的效能和效度,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课堂环境管理可以分为课堂物理环境管理、课堂心理环境管理和课堂制度环境管理三方面的管理活动内容。由于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性质不同、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理念不同、课程设置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不同、课堂环境管理的管制模式不同,使得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存在特殊性诉求: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需要宽泛课堂理念作为指导,需要特色课程设置作为核心支撑,课堂环境管理需要制度契合加以保障。第二,由于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理念也要不断变革。一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权变管理:取向多样化,让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动态交叠;管理弹性化,让预设环境与生成环境的互为补充;过程建构化,让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兼顾兼容。二是封闭与开放相融合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系统管理:内容立体化,让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循环观照;范围广延化,让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交叉运用。三是无序与有序相依存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制度管理:关注平衡性,让外生秩序与内生秩序的平衡;追求融合性,让信息反馈与环境开放的融合;推动相生性,让无序状态下孕育的有序生成。四是负向与正向相兼容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协同管理:从“冷漠”转向“合作”,关注富有人情味的活动环境;从“涣散”转向“严谨”,关注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气氛;从“乏味”转向“趣味”,关注富有激励性的“心理场”;从“阻隔”转向“理解”,关注富有意义的师生参与。五是物质与生命相兼顾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人本管理:追求流动性,打造课堂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践行互动性,完善交互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发展性,建成动态生成的发展系统。第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物理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得到了较大改善,总体上改变了过去教学设施缺乏、装备落后和使用便捷性较差的不良状况,物理环境的总体改善使得学生对教学场所装配的教学设施设备总体上持满意态度。从心理环境角度看,大部分高职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和教学策略,积极致力于互助合作型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建设。在制度环境方面,以任务的设置和问题的解决为基本的方法取向,凸显院校“职业导向”和“企业化”的特点,普遍实施较为宽松的纪律要求和人性化的课堂秩序管理。调查发现,高职课堂存在诸如多媒体设备的滥用、励志性标语的误用、警示标语和护具的乏用等导致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割裂,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与线性化、课堂教学的冷漠性与去生命化等引发课堂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失谐等问题。第四,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自身的客观局限,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的协同兼容性不足、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差序影响”教学;二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教师要素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教师创新意识欠缺、教师教学行为失范、教师实践指导不够;三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学生要素的不足,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探究钻研意识单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不端正。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重构的基本思路就在于重构管理理念、进行实践改革和提供保障支撑。从重构的理念变革看,需要实现高职课堂环境从物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延伸、实现从知识环境向心理环境的转化、实现从学业发展向文化成长的引领、实现从碎片环境向系统环境的转变。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重构的实践举措上,重视课堂中职业情境的营造,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整合;形成民主与合作的课堂氛围,实现心理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整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凸显高职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特色。在保障措施上,应强化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职课堂教学资源、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研究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了找到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
目的:通过对新疆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横断面现况调查,描述其患病现状与特征,描述WMSDs引起的疼痛或不适强度及因WMSDs缺勤状况,为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职业生涯持续学习通常是指,人们为促进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而主动、持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应用其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行为和过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时代
<正>药品零售企业形象,是企业多层面综合实力竞争的体现,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塑造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竞争战略,药品零售企业应将企业形象尽快地塑造起来,
目的:研究川芎嗪治疗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110例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
标准化是发展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性技术基础,是保证各科学领域乃至各社会经济活动领域协调有序发展,提高活动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确保人类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
当今,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猛,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因其能无创、快速、清晰显示血管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
在自然界中,寄生物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协同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寄生物面对来自外界(如:寄主、捕食者等)生物因子的选择压力,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了应对内外影响因子的
<正>深刻思考"国际交流合作"在大学的职能定位,有助于重新认识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内在需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将深刻改变高等教
本文根据国家对注射剂注册的技术要求和中国药典的相关标准,简要阐述了注射剂质量标准中利用生物检定技术对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