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它深藏于民族民间,是各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滋润人类心灵的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头相传、世代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传承活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该项目的死亡。传承人多以语言的教育、本人亲自传授的方式,使技巧、技能、技艺由前辈流传到后辈,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发展,使其成为活的历史见证。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先民遗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各个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得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传统与现代化关系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物质文明发展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赫哲族的鱼皮手工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具有历史、民族、宗教、民俗、艺术等价值,更是黑龙江地域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的杰出代表,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于2006年,已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桦树皮文化在我国流传的历史悠久,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桦树皮文化体现了游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游猎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是游猎民族的宝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独具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精美的艺术品。桦树皮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是桦树皮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勤劳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能将张张树皮创造成为古朴典雅的桦树皮文化堪称神奇,桦树皮制作得技艺更是令人叹服。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艺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多种漆艺技法也都分别于2006年、2008年入选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非物质遗产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的今天,若运用现代艺术理念,结合科技手段进行探索与创新,将赫哲族鱼皮、桦树皮与漆艺三者进行完美融合,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精髓自然传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