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本没有下降甚至是平稳走形的迹象,仅短短14年该数值就升高了63.4%,年平均增加4.87%[1]。这种畸形走势与我国人口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极其微妙的联系。影响该病治疗效果的因素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运用手术和静脉药物化学治疗肿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近年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为广大的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福音,但是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得肿瘤治疗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进行更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决策已成为现阶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重点。个体化治疗须要更加精确的诊断手法,目前肿瘤的分期未将血清学指标纳入其中,因为目前我们掌握的血清学标志物还比较有限,而且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晰,以导致了这一重要指标的不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于血清学肿瘤标志的研究力度。目的实验一: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胸苷酸合成酶(TS)在不同无病生存期的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这两种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实验二:探讨在大肠癌患者中MicroRNA-101与COX-2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MicroRNA-101与患者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一:1.研究对象:针对大肠癌根治术后人群跟踪随访,并记录DFS(无病生存时间)。以DFS为筛选的重要标准,挑选DFS<48个月患者和DFS>48个月患者各25名,共50名。2.实验方法:将每例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蜡块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染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分别由3名资深病理医师阅片,判读TS与COX-2的表达水平后综合阅片结果。将两组的TS和COX-2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3.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检验X2检验进行比较两组间TS和COX-2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二:1.研究对象:筛选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根治术患者,选择无病生存期小于48个月者25例为A组,无病生存期大于48个月者25例为B组,同时挑选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5例为C组。2.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法:应用荧光染料标记探针MicroRNA-101,将其加入脱蜡后的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杂交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周围正常结肠组织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部位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系。3.统计学方法:采用K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分析不同无病生存时间的患者大肠癌组织中MicroRNA-101表达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癌组织巾MicroRNA-101与COX-2的表达情况是否相关。结果:实验一: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S的阳性表达率为90.00%,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76.00%。2. 不同无病生存期的大肠癌患者TS的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6)。3. COX-2在无病生存期>48个月的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病生存期<48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实验二1.MicroRNA-101:A组癌组织(Mean Rank=32.24)阳性率最低,B组癌组织(Mean Rank=43.75)阳性率中等,C组病变组织(Mean Rank=58.58)阳性率最高,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A、B组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正常组织(P<0.001)。2.COX-2:A组癌组织(Mean Rank=50.26)阳性率最高,B组癌组织(Mean Rank=35.78)阳性率最低,C组病变组织(Mean Rank=49.13)与A组接近,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5)。A、B组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正常组织(P<0.001)。3.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croRNA-101和COX-2存在显著负相关;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组织中MicroRNA-101和COX-2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1.COX-2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2.MicroRNA-101与大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生存期越长癌组织MicroRNA-101阳性表达率越高。3.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与MicroRNA-101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灶粘膜中这两种标志物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MicroRNA-101能够抑制COX-2的表达所致,但仍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