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发生及发展相关的micro RNA(mi RNA),并确定其相应靶基因,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mi RNA芯片分析食管鳞癌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之间mi RNA表达谱的差异,并从中刷选出具有差异性表达的mi RNA。选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mi RN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mi RNA芯片分析结果。转染mi RNA mimics使相应mi RNA高表达,转染mi RNA inhibitor使相应mi RNA低表达。通过CCK8试验评估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NA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变化。通过细胞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评估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NA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影响的变化。运用软件预测寻找mi RNA相应的靶基因,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Elisa等试验在细胞及组织水平检测mi RNA与其相应靶基因的表达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 RNA和靶基因的结合关系。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 RNA)降低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再次运用CCK8、Transwell试验评估经si RNA处理后的食管鳞癌细胞在增殖、迁移及侵袭方面的变化。结果:相比于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mi R-29a-3p在食管鳞癌细胞EC109、EC9706和KYSE510中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下调(p<0.05)。使用mi R-29a-3p mimics转染EC109之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有明显抑制(p<0.05),使用mi R-29a-3p inhibitor转染EC109之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有明显增强(p<0.05)。Target Scan和Pictar软件预测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能是mi R-29a-3p的靶基因。q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IGF-1的表达量与mi R-29a-3p表达趋势相反。Elisa试验(p<0.05)结果同样提示IGF-1与mi R-29a-3p表达趋势相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则提示mi R-29a-3p与IGF-1的3’-UTR区域存在直接结合关系。q RT-PCR检测提示与在相应癌旁组织相比,mi R-29a-3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5),而IGF-1则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Pearson检验提示在m RNA水平上,mi R-29a-5p和IGF-1的表达水平呈负性相关(r=-0.534,P=0.049)。通过转染IGF-1 si RNA以降低细胞中IGF-1的蛋白表达水平后,EC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有明显抑制(p<0.05)。结论:mi R-29a-3p在食管鳞癌中起肿瘤抑制作用,mi R-29a-3p可以作为食管鳞癌潜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