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的总体思路是从种养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粗饲料中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不同比例对中产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氮磷代谢及排放、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种养结合型奶牛农场,利用农田养分平衡的原理探讨了沿黄地区玉米农田和苜蓿农田承载奶牛粪尿氮磷养分的能力,分别确定了以氮素、磷素为标准的奶牛玉米农田承载力和奶牛苜蓿农田承载力。试验分两个部分进行:试验一试验选用9头胎次、产奶量、产犊时间相近的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分别接受A(27M4A)组玉米青贮27kg和苜蓿干草4kg、B(21M6A)组玉米青贮21kg和苜蓿干草6kg、C(15M8A)组玉米青贮15kg和苜蓿干草8kg的日粮处理。试验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DM基础),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45%、14.97%和15.46%,磷水平均为0.35%。试验采用全收粪、全收尿方法,共63天,每期2l天,第1~14天为预饲期,第15~21天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试验日粮处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其中C组较A组干物质采食量增加了9.49%;试验处理对4%标准奶产量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其中B组较A组增加了0.75kg/d,奶牛转化率B组优于其他组。2.试验日粮处理对奶牛乳成分无显著影响。3.三种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分别为75.79%、75.98%、78.25%,其中C组较A组提高了3.25%(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4.三种日粮氮的采食量差异极显著(P=0.003),C组氮的采食量较A组提高19.5%;试验处理对奶牛粪氮和乳氮差异均不显著,其中B组的粪氮和乳氮排出量略高于其它组;三种日粮的尿氮和排泄氮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C组较A组尿氮和排泄氮分别显著提高29.0%(P<0.05)和21.0%(P<0.05);三种日粮沉积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呈升高的趋势。三种日粮的乳氮/采食氮呈降低趋势,其中C组较A组降低13.5%(P<0.05);氮素消化率差异显著,C组比A组提高了3.2%(P<0.05);氮利用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尿素氮显著升高,B组和C组较A组分别提高16.21%(P<0.05)和22.61%(P=0.007)。5.三种日粮对采食磷、粪磷、乳磷、粪磷/采食磷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处理对乳磷/采食磷的百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B(21M6A)组略高于其他两组;试验处理对沉积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6.试验日粮处理对奶牛血清尿素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较A组提高了23.4%;试验处理对总蛋白、白蛋白、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谷丙转氨酶和血磷均无显著影响(P>0.05)。7.从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B组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的比例为最佳组合。试验二基于种养结合型奶牛场,利用农田养分平衡原理测定了沿黄地区奶牛(产奶量20~25kg/d)理论玉米农田承载力为2.51head/hm~2,理论苜蓿农田承载力为1.54head/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