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扩招的浪潮下,全国各地的高校开始大兴土木,或是对原有的旧校区进行改造,或是开辟新的校区进行重新的规划。但是在校园的规划方面,学校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单体建筑、校园的生态环境等都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但高校校园的色彩规划与设计却经常被忽视。这本身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色彩学科严谨、系统、全面的研究虽然在西方方兴未艾,在中国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高校建设在色彩规划方面的盲点和缺点:校园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协调;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颜色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割裂感;校园内的雕塑颜色混乱,与整体校园色彩无法搭配;个人好恶以及流行材料、色彩的简单套用。所有这些引起一系列色彩污染问题,不但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更降低了大学校园的整体文化品位。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教育机构,不仅是一个高度专门化和密集化的精神活动场所和精神生产组织,又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组织。因此,高校建筑则不仅要体现积极奋进、朝气蓬勃的青年气息,更要能够体现出独立、包容、自由、高贵的人文气质。然而现实中的高校校园环境色彩远远跟不上大学所负载的神圣使命,也不符合大学应有的气质。也因此,我们感觉到建立一套科学、适时、全面、严谨的专门为高校校园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色彩理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论文应用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色彩研究理论,集合中国高校实际情况,以北京高校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数据采样、分析,总结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高校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可取之处,最后旨在为建立一套高校校园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色彩理论体系做最初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