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条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远景规模超大型矿,相对于找矿工作上的重大突破,对该矿床的理论研究稍显滞后,控矿条件综合研究较少。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区处于江南造山带的东部,江绍新元古代拼合带的北侧,位于乐平晚古生代浅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隶属于萍乐成矿带东段乐平-婺源Cu-Au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经历了自新古生代-晚中生代多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叠加改造,成矿条件极为有利。本文系统地厘定了研究区的大地构造格架、地层序列、岩浆岩时空分布规律和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了塔前-赋春盆地的几何学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对朱溪地区相关岩浆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原位锆石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朱溪矿区岩浆岩以花岗岩类为主,有少量中性岩(二长岩)和基性岩(煌斑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A/CNK>1.1,属铝强过饱和型,反映岩浆源自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二长岩A/CNK值介于0.61-0.77之间,反映岩浆源自火成物质,并有地幔物质的混入;蚀变花岗岩(云英岩)和花岗斑岩富硅、富钾,A/CNK值介于1.1~1.4,属于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稀土总量较低(REE=17~20 ppm),右倾性不明显,显著的Eu负异常,(La/Yb)n=1.7~2.54、Nb/Ta=1.54~1.78、Zr/Hf=13.4~16.8、 Th/U=0.018-0.024,表明其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但成岩过程中还受到过碳酸盐等流体作用的强烈交代,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Rb、U、Ta、Pb和Hf,亏损Ba、Ce、Sr、La和Ti,揭示其形成于同碰撞环境。细粒花岗岩和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1.5±3 Ma和148.4±3.4 Ma,形成于晚侏罗世。原位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质岩浆绝大部分来自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文分别从矿源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对其控矿条件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初步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等特征,总结出朱溪矿区具有“垂向分带”的成矿规律:上部主要为热液脉型矿体,中深部为矽卡岩型矿体,更深部为花岗(斑)岩型矿体。矿化在水平方向上由北东往南西及垂直方向由浅到深,出现Cu→Cu-W→W-Cu的规律性矿化趋势,并指出研究区具有找寻矽卡岩型和花岗斑岩(或蚀变花岗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在矿区范围内沿深部及SW侧找钨多金属矿和往NE侧找铜多金属矿有良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