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实施环境审计是我国环境现状和环保工作的要求,是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综合考虑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深入评价和研究我国环境审计风险各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在前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得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的理论更系统,使其实践更理性。正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和评价相关环境审计风险的研究成果,指出其优点以及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很多问题意见不统一等不足;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同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论述环境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问题。该部分介绍了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性质和职能;基于环境审计自身的特点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从广义的角度阐释环境审计风险定义与特征,为后续的风险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揭示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环境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包括附录部分体现出的问题),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即建立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和实施风险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性的。附录部分——关于我国实务界环境审计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为本文理论研究做了铺垫,加深了对环境审计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第四部分,试析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是本文的重点。本章节首先介绍了构建环境审计风险模型前需要考虑的因素,即环境审计基本要素、审计过程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及其他;然后构建风险模型并系统分析其组成因素,即“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程序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说明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第五部分,提出环境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即承接环境审计风险模型,建立预警体系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前者的研究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决策;后者包括风险管理的涵义及其方法,即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回避和其他。第六部分,结论。指出了环境审计风险的基本结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