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鼻窦炎眶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式及疗效,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09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鼻窦炎伴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调取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获取其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特点,并查阅患者入院后的血常规检测、生化全套检查、C反应蛋白水平检查、细菌培养鉴定检查结果。调阅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对影像学资料的相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患者的治疗方式,并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获取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成人组与儿童组患者的病史长短、发热情况、局部解剖变异、眶周骨质吸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将患者的病情情况分为四型,分别为眶周蜂窝织炎型、眶内蜂窝织炎型、眶骨膜下脓肿型、眶内脓肿型。分别分析上述四型患者中鼻部症状、伴随感冒症状发生率之间的统计学关系,四型中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统计学关系,以及抗生素用药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统计学关系。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药物治疗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之间鼻部症状、发热症状、白细胞计数、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用药时间之间的统计学关系。依据患者眶并发症的发生侧别,将鼻窦分为患侧及健侧,分析双侧鼻窦解剖变异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本组3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3个月~58岁,平均年龄13.3岁,中位年龄5岁。既往糖尿病病史患者2例,余患者既往体健。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例。从发病的月份来看,发病最多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临床分型结果为:眶周蜂窝织炎患者3例,眶内蜂窝织炎患者9例,眶骨膜下脓肿患者15例,眶内脓肿患者9例。其中行单纯药物治疗者10例,经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者共26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月~1年,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统计学分析提示:成人组与儿童组之间发病病史的长短、是否伴发热症状有显著差异;患侧与健侧之间解剖变异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手术+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之间突眼程度、解剖变异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抗生素用药天数有显著差异;四组临床分型之间住院时间长短有显著差异。余统计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鼻窦炎眶并发症高发于冬春季节,男性较女性多,儿童多发,多为单眼发病。2.儿童的鼻窦炎眶并发症较成人全身症状更重,进展更快。3.部分鼻窦炎眶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没有鼻部症状。4.鼻腔鼻窦的解剖学变异及鼻窦炎的严重程度都可能是造成鼻窦炎眶并发症的发病因素。5.经测量的突眼程度可以反应患者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可以作为患者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