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曲折通道灭弧防雷间隙结构特性与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元,现行的防雷技术均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今,国内外的防雷技术可分为“阻塞型”与“疏导型”,其中主要是以“阻塞型防雷技术”为主。本文提出了以多重曲折通道灭弧防雷间隙(ALPG)为核心的架空线路防雷方案。以ALPG装置为核心的防雷方案兼具“阻塞型”和“疏导型”防雷技术的优点。即:在雷击时通过适当的绝缘配合比来避免绝缘子两端的闪络,将电弧运动路径引导至装置内部,从而通过ALPG装置的特殊结构对电弧的发展过程产生抑制效果。对该装置优化研究的具体工作如下:理论部分分析了多重曲折灭弧通道(MZAC)对电弧存续的状态。首先,通过分析电弧在MZAC中的运动状态可知:该结构可实现对电弧的压缩,从而减小电弧半径并提高电弧轴心的电流密度,并且在电弧柱的边界有最大气流速度。然后,从热力学的角度将热量作为电弧能量的表征。把MZAC作为开口能量系统分析可知:电弧产生的焦耳热引起工质膨胀并对电弧做功,MZAC的结构直接该系统达到热平衡时间,并促进MZAC系统中的热量耗散。仿真部分是对理论部分的印证,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MZAC的仿真模型进行耦合分析。本章以气流速度表征工质状态和膨胀功做功情况,以温度表征电弧的燃炽状态,以电导率大小表征电弧闪络通道导通状态。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气流速度峰值可达到700 m/s并且在3.3 ms内降低至350 m/s,气流速度的存在说明MZAC内的焓变过程仍在持续;温度峰值大于7000K,在3.3 ms内降低至3000K该温度远小于电弧的临界燃炽温度。据电导率云图可知,MZAC灭弧单元内的闪络通道由导通到截止的时间约为3.3ms。对10/35 kV ALPG装置进行冲击电压试验求取相应的U50%以及伏秒特性曲线;根据冲击电流试验,装置受到16 k A冲击电流后无脱落无破损,并对冲击电流具有抑制效果。根据工频遮断试验波形显示,装置挂网运行时气隙受到冲击电流击穿后能够抑制工频电弧的形成,其时间约为2.5 ms。以云南某10 kV配电线路和福建某风电场的35 kV集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为例,介绍了笔者参与设计的适用于不同运行工况的ALPG配套金具以及安装方法。根据安装ALPG前后的线路参数计算出雷击跳闸率并与实际运行情况作出对比,其结果表明ALPG装置的挂网运行使得应用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大幅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实施,地方高校老校区因用地有限,已无法满足容纳更多的学生,对此地方高校纷纷进行新校区建设。目前,新校区建设项目多采用代建制管理,项目建设是否成功、成效如何,取决于代建合同管理是否有效执行。本论文以地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代建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从地方高校新校区、代建制和合同管理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出发,对新校区项目建设中代建合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要解决代建合同
沉管管道常用于输送汽油、天然气与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管道施工流程繁琐,技术要求高,一旦发生施工事故必然酿成重大风险。其中管道沉放是管道施工中最核心且危险的工序,当沉管施工受到一定的设备和环境制约时,需要为管道配备数量繁多的气囊、钢浮筒、驳船、履带吊等辅助其沉放,使沉放施工面临着多浮体耦合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全耦合分析与用非线性时域动力分析方法,结合莫里森水动力理论、水动力多
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形式严峻,国家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也对建筑设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需完善相应的校审制度,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设计成果质量,促进信息化在企业业务、企业技术、企业产品等方面的结合等等。从建筑企业发展的背景出发,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及其工作效率产生
膨胀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膨胀土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膨胀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容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造成多种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因此,本文依托“新柳南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综合处治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项目,采用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深刻剖析了膨胀土路基的变形开裂机理,系统研究了
在建筑物中,剪力墙同时承担竖向、水平向荷载,受力情况复杂。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因严苛的荷载条件,设计变得十分复杂。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是目前超高层建筑抗侧构件的一大发展方向,并且已经得到了推广。波纹钢板已应用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研究中且展示出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潜能。另外,现行设计规范中,异形截面剪力墙的设计方法还比较缺乏,难以对实际工程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状况,本文试将波纹钢板作为外
作为综合型校园公共建筑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其内部包含着多种功能空间。在不同功能空间中,使用者有着不一样的活动状态和热舒适需求。目前在炎热的夏季,大学生活动中心通常采用统一的空调参数调控所有功能空间内的热环境,在此情况下不仅会使部分空间使用者处于不舒适状态,而且会使空调制冷耗能巨大,这种现象在具有漫长夏季的湿热地区尤为明显。若基于使用者的活动水平将有相似热环境需求的空间进行分类,基于分类进行分区热舒适
三氧化铁(Fe2O3),从宏观角度来说具有含量丰富且性质稳定、无毒环保又廉价易得的特性;从微观层面剖析,其因具有可调变的理化性质和形貌而具有不同比表面积、良好磁响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在众多前沿尖端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价值,且将因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而继续被广泛研究而大量应用。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磁性铁基纳米粒子堆积球,经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随着广西首府南宁市城市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南宁市涌现出大量高层建筑及大荷载构筑物。此类高、重、大的建(构)筑物所涉及的基础工程问题日益复杂,其对持力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上的浅层地基无法承受如此大的上部结构荷载,进而第三系泥岩层取代了以往的第四系地层作为主要的地基持力层。由于第三系泥岩生成及赋存环境的特殊性,加之后期人类活动扰动等各类因素相互作用下,使得其试验参数离散性、变异性很大
本文运用人居环境科学五大系统的划分方法,分析玉林市城市人居环境的历史特征和现状特点,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全面梳理玉林市1911-2019年城市建设历程。通过充分发掘玉林城市历史照片,按历史发展顺序分别展现了玉林城市建设在民国时期(1911-1949)、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至撤地设市时期(1979-1997)、撤地设市以来(1998-2019)四大历史阶段的重点建
温室气体(例如CO2)的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紧急问题。CO2的捕获与利用(CCU)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环氧化物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环状碳酸酯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离子液体的优良性质符合作为该环加成反应的催化剂的条件,本文围绕对离子液体的嫁接和修饰制备了不同的离子液体类催化剂去催化环氧化物与CO2合成环状碳酸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烷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