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络理论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西医的神经学相比,经络学一直缺乏解剖学的验证和物理学基础的支持。人们从解剖学、声、光、电磁波等角度对经络机理进行了探索,但迄今为止的研究结论和假说尚未得到最后的认可和肯定。本文基于电子信息学方法,将经络视为多端口网络,对经络定位和信号传递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制作了专用的电极阵列,设计了基于多端口的神经信号探测与激励方案。以心包经为研究对象,在人体体表进行了直流静态特性、交流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的电信号传递特性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对蟾蜍体内电信号追踪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和探讨。
本论文通过直流静态特性验证了穴位的低阻抗特性;通过交流稳态实验结果表明了经络和非经络在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激励下响应特性的差异;通过瞬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了在特殊尖脉冲激励下,经络线获得的响应信号与非经络线上等距离位点获得的响应信号特征的显著不同,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本论文还运用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积分分析和函数拟合分析分别定量表明,经络系统和非经络系统电荷传输特性和信号衰减特性具有差别。还使用Cohen分布分析了经络系统的时频特性,运用小波对信号进行了分析和降噪处理。
本论文对蟾蜍体内电信号追踪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蟾蜍腿部具有信号传输特异性的点。采用针体绝缘、尖端导电的针灸电极可在这些点上探测到类神经信号,并得到产生这类信号的阈值电压在50~100mV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