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磷酸钒钠(Na3V2(PO4)3)正极材料的合成以及改性,通过碳包覆和金属离子掺杂来提高Na3V2(PO4)3的性能。主要探究了Na3V2(PO4)3、Na3+xV2-xSnx(PO4)3、Na3-xLixV2(PO4)3的制备、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具体内容如下:以草酸为螯合剂,葡萄糖和玉米秸秆为碳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包覆的Na3V2(PO4)3,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不同碳源对Na3V2(PO4)3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700℃-850℃),保温时间(6h-10h)以及碳源并不改变Na3V2(PO4)3的物相,只是对晶格参数有影响。添加秸秆的样品呈现多孔“海绵”状结构。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碳源等对电化学性能产生明显影响,以葡萄糖为碳源,800℃下保温8h煅烧的样品在20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75.6 m Ah g-1;而相同煅烧条件下,以葡萄糖和秸秆为碳源的样品在20C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了83.9 m Ah g-1。以Sn Cl2·2H2O为锡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Na3V2(PO4)3的V位掺杂Sn2+,合成了一系列Na3+xV2-xSnx(PO4)3材料,探讨了不同Sn2+掺杂量对其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筛选找出最佳掺杂量的组成为Na3.25V1.75Sn0.25(PO4)3。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主晶相仍为磷酸钒钠,证明Sn2+的引入并不改变磷酸钒钠的晶体结构。Na3.25V1.75Sn0.25(PO4)3颗粒呈现出块状和规则的球状。金属Sn2+离子掺杂提高了Na3V2(PO4)3的电子电导率,Na3.25V1.75Sn0.25(PO4)3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0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3.1 m Ah g-1,未掺杂Sn2+的样品在20C下的放电比容量仅为76.3 m Ah g-1。在以醋酸锂(CH3COOLi·2H2O)为锂源,合成系列Na3-xLixV2(PO4)3材料,探究了不同锂离子掺杂量对于Na3V2(PO4)3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使用合成的Na3-xLixV2(PO4)3样品作为正极,碳化花生壳作为负极,组装了全电池。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的引入不改变Na3V2(PO4)3的主晶相,但是由于锂离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小,所以会造成晶胞体积的减小。不同锂掺杂量对Na3V2(PO4)3的形貌影响并不明显,样品结构呈现多孔的蜂窝状,孔的尺寸在200-500 nm之间,孔的分布较均匀。掺杂锂离子后,激活了Na3V2(PO4)3的Na1位点,促进了电化学性能的提高,样品Na2.96Li0.04V2(PO4)3具有最好的性能,在30C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04.9 m Ah g-1,同倍率下未掺杂Li的样品放电比容量仅为68.5 m Ah g-1。同时Na2.96Li0.04V2(PO4)3的电荷转移电阻(Rct)为130Ω,是所有样品中阻值最小的。Na2.96Li0.04V2(PO4)3//HC全电池具有良好倍率和循环性能,在1C,5C,1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6.4 m Ah g-1,112.4 m Ah g-1,105.6 m Ah g-1。此外全电池在10C下,1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高达80.2 m Ah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