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钼基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催化析氢与光催化析氢反应可将多余的电能或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是目前绿色可持续制备氢气的方法,在燃料电池及储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MoS2具有丰富的地球储量,高催化性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理论和实验上被证明是非常有前景的析氢催化剂。金属相MoS2的催化活性优于半导体相MoS2,而金属相MoS2为亚稳相,合成高含量的金属相MoS2仍极具挑战。因此如何制备高效、稳定的金属相MoS2基析氢催化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制备纯金属相MoS2的方法,并对所制备的金属相MoS2的电催化析氢及光催化析氢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发展了一种能够一次性大量制备金属相MoS2的水热合成方法,并对金属相MoS2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相MoS2的形成与含硫前驱体分子释放硫离子的速率密切相关,硫源越容易释放硫离子,越容易得到金属相MoS2。这是因为硫源越易释放硫离子,反应溶液中的硫离子浓度就会越高较高,导致形成大量的MoS2晶核;在生长过程中,过量的硫离子阻止了 MoS2纳米结构的长大,使其保持金属相的结构。这种自下而上水热制备金属相MoS2的方法为MoS2基纳米材料在催化、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研究了所制备的金属相MoS2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花瓣状的金属相MoS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其析氢过电位为210 mV,Tafel斜率为44 mV dec-1。不同形貌的金属相MoS2性能存在差异,具有丰富边缘态的花瓣状金属相MoS2电化学析氢性能好于球状金属相二硫化钼。同时,花瓣状金属相MoS2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催化析氢稳定性。因此,金属相MoS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具有潜在替代铂基催化剂的材料。3.将合成的金属相MoS2作为助催化剂,设计合成了一种MoS2-TiO2(B)杂化结构,提高了 TiO2(B)的光催化析氢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暴露(010)活性晶面的TiO2(B)超薄纳米片,TiO2(B)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产氢速率是P25的10倍。金属相MoS2的加入可提高Ti02(B)载流子分离效率,同时为反应提供更多的析氢活性位点。MoS2-TiO2(B)杂化结构的光催化产氢速率可达1.44 mmol g-1 h-1,与纯TiO2(B)相比提高了 14倍,同时MoS2可增强TiO2(B)纳米片在可见光区的催化性能。金属相MoS2作为高效廉价助催化剂的引入极大的增强了主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为高效光催化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倾斜摄影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从无人机获取影像,到最终形成倾斜摄影倾斜摄影模型的技术已日臻完善。同时Web技术的不断革新,HTML5及Web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的挖掘数据,提取其中隐藏的关联规则,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使得水体污染愈发严重,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电容去离子技术是以双电层电容理论为研究基础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相比传统重
超支化聚酯是具有高度支化结构和富集大量活性末端官能团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的化学家对超支化聚酯(HBPE)的自组装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了极大的研究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是以一代又一代的主体大环为基础,人们在发现这些主体分子后,积极探索它们的结构与性能,并寻找能与之快速而有效结合客体分子,构建可行的主客体作用体系,这
本文主要研究一维不稳定热方程的输出反馈镇定性及基于误差的一维热方程的输出追踪问题.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实际应用场景和
耦合式空化撞击流发生器是自激脉冲射流的一种发生装置,是空化撞击流反应器的关键部件。耦合式空化撞击流发生器可以调制流入反应器的流体,以期获得带有更高的动能和更多的空
我国作为人口持续增长的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对于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已是迫在眉睫。将以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为代表的农业机械与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研究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包含了除引力外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它经受住了高能物理实验的检验,是当今最成功的物理理论之一。但是标准模型不是完美的理论
管路密封广泛应用于工作在航空、航天、航海等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液压系统中,是保障流体介质有效输送的重要元件。管路密封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因而管路密封性能的分析是关系到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课题。密封界面由于表面粗糙度的随机性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粗糙表面形貌和施加载荷是影响密封性能的关键参数。目前,国内外在金属接触密封设计中尚缺少有效评估粗糙表面形貌、施加载荷与密封性能之间定量关系的分析方法。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