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对苹果连作土壤微生物及平邑甜茶幼苗影响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中心、苹果重茬与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盆栽试验条件下,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向老龄苹果园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苦参碱,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老龄苹果园土壤添加不同量的苦参碱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和真菌的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减少最多,且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比值增大。添加0.1‰的苦参碱后,与对照相比,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58.5%和68.2%。2、利用T-RFLP技术,对土壤中的真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随苦参碱施用量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无明显规律。0.1‰苦参碱处理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对照减小了11.6%和10.2%,优势度指数增加21.4%。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ime PCR)对腐皮镰孢菌、层出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尖孢镰孢菌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发现,四种菌的基因拷贝数变化规律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四种菌基因拷贝数最高的是连作对照,随苦参碱添加量的增加,四种镰孢菌基因拷贝数降低,0.1‰苦参碱的处理使土壤中腐皮镰孢菌、层出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1.2%、43.3%、39.9%和44.5%。3、0.1‰的苦参碱可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1.9%、63%和57.1%,而添加0.05‰的苦参碱同样可以使幼苗株高、地径和干质量增加,但效果不明显。本实验中,添加1‰的苦参碱,连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4、0.05‰和0.1‰苦参碱的处理均促进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生长,0.1‰苦参碱的处理幼苗根长、根面积、根体积、根呼吸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4%、17.1%、29.9%、23.1%。0.1‰的苦参碱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5%、41.3%、29.3%。胞间CO2浓度未有显著性差异。5、添加不同量的苦参碱,影响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SOD的活性,其中,以0.1‰苦参碱的处理的SOD活性最高,其次为0.05‰。POD和CAT活性变化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同,SOD、POD和CA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78、2.09和1.76倍。与对照比较,0.05‰和0.1‰苦参碱处理明显降低了根系MD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3.1%和39.2%,而1‰苦参碱处理的根系MDA含量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语言——English。在一定意义上说,美语是在英语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个支系。虽然美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主体部分(语法、诃汇、读音、拼写等)
因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发生了变化,其对投资理财的观念不再仅限于储蓄。收入的增加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使居民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用;另一方面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因区域经济集团内各成员的生产分工与贸易性质不同而有别 ,如果一个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
麻醉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意识消失的目的,监测麻醉的镇静深度对于判断术中的脑意识状态尤为重要。而脑电图能够反映麻醉中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进而反映大脑意识的兴奋或抑制的程度。因此,利用脑电信号,可以直接分析大脑镇静程度,并可作为一种术中监测手段,来反馈麻醉的镇静状态,调整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脑电双频指数作为当今比较权威的镇静状态监测指标,普遍用于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但其计算方法及各个参数的组合
板材开料是家具制造的关键步骤,直接决定了后续加工的质量和木材的利用率。现有排样研究多集中于优化算法,商用化应用软件系统不多,难为广大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采空区是建筑物地基下的一类特殊的地质工程问题,给建筑物稳定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近年来,随着对采空区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老采空区地表变形的理论研究的发展,很多地区都
目的:为提高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64例
基于提高LTE小基站与UE随机接入速率的目的,论文提出了基于DSP芯片BSC9132的PRACH检测的优化实现,利用CIC降采样减少计算量、优化PDP计算和峰值检测算法提高计算速率,结合基
脑出血属于中医学中"出血性中风"的范畴。因顾虑用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会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往往将脑出血急性期作为活血化瘀的禁区。刘茂才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