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2,4-二(1-环己氧基-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6-氯-1,3,5-均三嗪的合成、表征和相关反应工艺研究。重点介绍了其六步合成路线和每一步产物的结构表征。以三丙酮胺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分别用负载Mg(Ⅱ)的离子交换树脂与氢氧化镁作为催化剂合成4-氧-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其结构分别用ESI-MS、NMR和ESR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以4-氧-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和环己烷合成1-环己氧基-4-氧-2,2,6,6-四甲基哌啶酮。以过氧化氢和七水合硫酸亚铁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并用ESI-MS、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中加入适量的乙酸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可有效改善金属催化剂的溶解性和催化效率,提高反应转化率。分别用2,2,6,6-四甲基哌啶酮和1-环己氧基-4-氧-2,2,6,6-四甲基哌啶酮为反应物与正丁胺进行先亲核加成后真空脱水的反应。将得到的亚胺产物用硼氢化钠法和高压法进行加氢反应,得到可用于进一步取代的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和1-环己氧基-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用ESI-MS、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2,2,6,6-四甲基哌啶酮相比,用环己基醚取代了碱性大的=N-H基团的反应物在理化性质和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前者需要甲醇作为共溶剂,后者为熔融状态下反应。硼氢化钠作为一种高效制氢原料,存在价格昂贵,副产物较多,不易提纯等缺点。Pd/C催化剂催化的高压加氢工艺效率高,催化剂易于回收。将合成得到的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和1-环己氧基-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反应,前者得到一取代产物2-(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4,6-二氯-1,3,5-均三嗪和二取代产物2,4-二(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6-氯-1,3,5-均三嗪的混合物,后者得到一取代产物2-(1-环己氧基-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4,6-二氯-1,3,5-均三嗪和进一步反应生成二取代产物2,4-二(1-环己氧基-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6-氯-1,3,5-均三嗪。用ESI-MS检测其分子量。结果表明与均三嗪/受阻胺的合成相比,受阻胺环己基醚的进攻空间位阻效应明显增大,在进行一取代的时候,冰浴即可发生反应;进行二取代反应时,升温至70℃难以生成二取代受阻胺环己基醚,当升温至85℃时,二取代产物的转化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