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法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文化语境,在区分《周易》、王弼《周易注》和《周易正义》三者不同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以《周易正义》为特定研究对象,从道本论、气本论、有无论、化生论、变易论等多维视角观照《周易正义》的生命哲学体系,剖析《周易正义》法律观与法制观的具体内容,进而归纳出《周易正义》的法律思想特征:扎根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坚持礼法合一的价值取向,追求尚中以中的理想境界。   本文共由七部分组成,绪论和第一章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章是本研究所赖以支撑的哲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着重探讨《周易正义》的法律思想体系,最后一部分是简单的结语。   绪论第一节首先界定法律思想研究的范围,即以法律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周易正义》中有关立法、司法和执法、守法的观念和认识以及所折射出来的法律理念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周易正义》法律思想所维护的唐朝宗法制度与社会秩序。第二节从法律文化、易学哲学等视角综述前人对《周易》及《周易正义》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从希斌先生的专著《易经中的法律现象》。第三节交代选题动机,本研究对孔氏《周易正义》所蕴含的各种法律思想观点、理论潜质进行阐发,努力发掘孔氏《周易正义》有关法律思想新解,审视其经学和法律思想交融互渗、相辅相成的存在样态,考察其理论概貌、历史意义与综合影响。   第一章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周易正义》的时代特征和孔颖达学术思想特征。初唐时代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崇儒学的主流意识,二是融通儒、释、道的开放情怀,三是刚健进取的大唐精神。与其所处的初唐时代密切相关,孔颖达的学术思想有三个特征:一是崇儒学、捍卫儒学纯洁,二是兼玄融道,三是遗有佛迹。   第二章是本研究的哲学基础。阐述《周易正义》以道本论、气本论为基础,以化生论为主体,以有无论与变易论为两翼,构建起一个有机的生命哲学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生命意识的执着追求与生命精神的高远追求,其形而上的理论形态表现为对作为主体的人之所以为人而存在的逻辑演绎体系的展开,其形而下的器用形式为对人作为主体在礼为根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规定性定位,而不是描述性定位。《周易正义》生命哲学强调人的生命价值的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人本身的生命价值的强调,二是人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价值的强调,并把儒家的核心理念“礼”--即三纲五常等具体内容引入了《周易正义》的生命哲学体系中,从而在理论形态给礼学注入了生命的新鲜血液。《周易正义》所昭示的中国传统哲学执着的生命意识和高远的生命精神影响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和哲学思想建构,并哺育着后世儒学与哲学的魂灵。   第三章探究《周易正义》的法律观念内核:其核心内容是“礼入于律,礼法合一”,具体表现为儒家“三纲”思想的法律化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法律化两个方面。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就是礼法合一,法是作为礼的注脚而存在的。《周易正义》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出唐代正宗儒家“三纲”思想与宗法制度的法律化倾向,其基石精神就是尊尊、亲亲、父父、子子。   第四章《周易正义》法制思想旨归主要述及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内容:明德和慎罚。明德的核心是“德”。《周易正义》在其特殊的体系中,赋予卦之四德上承神灵之启示、下通人事之变机的丰富内涵,并在经验世界为德的器用层面提出了治国经邦的宏观要求与个人修养的微观内容。德在宏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惠民,任用贤哲,节以制度以及教化民众。德在微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忠孝、节制、谦逊。《周易正义》的法制思想集中体现在象刑观、刑罚适用原则和刑罚目的论三个方面。首先,《周易正义》的刑罚体系引进象刑,以初唐时期的时代文化特征及其经学发展的深厚儒学文化底蕴为支撑,形成与劓、副、椓、黥、大辟五刑对应的象征之刑罚:犯劓刑者赭其衣,犯黥刑者蒙巾,犯椓刑者著其屝,犯大辟者使其布衣无领等。象征之刑对应于肉刑,以象刑代替真正的肉刑。这种象刑在《周易正义》的生命哲学体系上以儒家礼的思想为指导,以教化万民为旨归。其次,《周易正义》坚持治国安邦要以礼为主、礼刑并举的主张,形成了其完整的刑罚观体系,表征出其独特的刑罚适用原则: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轻刑原则、重刑原则。这些刑罚原则与初唐时代的文化特征是相吻合的,在《唐律疏议》及《贞观政要》等典籍中都有佐证。再次,从刑罚目的论来看,《周易正义》体现的既不是简单的报应论,也不是单纯的预防论,而是针对具体的情况侧重于刑罚目的论的不同方向。而且,它对报应论及预防论的双向追求是和谐的,并行不悖的。无论是报应论还预防论,都是建立在唐朝宗法等级秩序之上,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夫→平民→奴仆的等级秩序服务。礼义道德和德治思想是《周易正义》刑罚目的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明德与慎罚的关系而言,两者都是《周易正义》法制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互为表里。   第五章主要指出《周易正义》的法律思想特征:人本主义是其哲学基础,礼法合一是其价值取向,尚中以中是其理想境界。   结语部分对本研究作出简要的归纳总结:《周易正义》反映了唐朝的法律实践,通过对当时立法的生动折射及司法的间接反映,蕴含并表达出丰赡的法律思想,不愧为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准则,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弗莱雷是解放教育革命的代表,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倡导被压迫者通过文化行动实现解放自身和压迫者的人性目标,他详细论述了渴望获得人性解放的被压迫者和企图维持压迫现状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内涵rn1.1 机械自动化技术rn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行业的集合形成了机械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生产具有自动、高效、连续的特点.机械自动化可以降低人力的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