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研究背景及意义为切入点,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课题即振动螺旋干法分选的DEM仿真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干法选煤设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继而将前人对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此为基础,介绍了离散元素法DEM及其仿真分析软件EDEM,同时简述了利用EDEM仿真分析手段进行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结构优化的可行性和优势性。论文建立了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垂直振幅和水平扭转振幅的组成公式和影响因素,为后续仿真试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以物理样机结构组成为依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绘制创建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三维模型;以物料颗粒为原型结合研究需要,创建物料颗粒的三维模型,为后续仿真试验提供了逼真的实体模型。根据EDEM内置的前处理模块、仿真求解模块、后处理模块的操作顺序,依次进行所有变量设置和操作步骤,完成振动螺旋干法分选的仿真试验研究,得到后续主要结构参数的优化分析所需的数据图表等。论文选取了影响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分选效果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各个影响因素仿真试验所得的数据图表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分选效果最好时各个因素对应的最佳值为:(1)影响因素振动电机频率f值的最佳水平为35Hz;(2)影响因素垂直振幅λ值的最佳水平为2.0mm;(3)影响因素水平扭转振幅φ值的最佳水平为0.14°。同时针对振幅λ和φ的统一性提出了实施办法和可行性建议,为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向。论文针对螺距T(床面切向倾角α)和床面径向倾角β两个螺旋床面的主要结构参数,采用EDEM仿真分析和ADAMS仿真分析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对仿真试验过程中的突出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螺距T值取为350mm较为合适,同时在螺旋床面有格条设置的情况下床面径向倾角β值取为0°左右是合理的,为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改进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论文首次开创性地将DEM仿真分析引进到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结构优化研究中,在研究思路和探索方法上实属较为先进和新颖的科学手段。这种思路和方法成本低、周期短而且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数据和图表,对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说明了仿真分析的研究手段在类似于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结构优化这种设备研发的课题中是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