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近代洋楼窗形式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案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全面的调研材料为基础,主要建立在对于鼓浪屿近代洋楼建筑中窗及其细部具体形式的分析,探究了其形式的特征与发展脉络,及其形式下反映出的中西方建筑文化在闽南地区的融合方式。研究成果将为今后的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也将是对我国近代建筑研究工作的完善。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研究内容由浅入深,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鼓浪屿近代洋楼窗形式的形成的背景;第二,窗的具体形式及其细部的形式特征与发展脉络分析;第三,形式与细部中所表现出的中西方建筑文化因子与其共生机制分析。根据以上三个层次的分析,得出公共租界背景下鼓浪屿近代洋楼建筑窗形式的一般性特征。研究过程中归纳出的《窗构件基本形式数据表》一成果,将作为一个鼓浪屿窗形式的数据库,对今后的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带来帮助。  鼓浪屿曾被作为13国公共租界,岛上的建筑样式之丰富,变化之多样都是极其罕见的,是我国近代建筑中一批宝贵的遗产。本案试图通过“窗”这一建筑节点的的角度,对其形式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文化融合机制进行探究,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受到内忧外患影响,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外国教会为向中国传播宗教,纷纷在华设立教会学校,综合上述等多种因素,促成了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一系列
本文将“地域性设计”,作为一种创造高校教学环境个性化的一种手段,引入到设计中来。讨论这一理论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与实践,试图为未来大连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探索一条有效道路
伴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地球环境恶化,我国建筑高能耗的现状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改变,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在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低能耗农房研究相对滞后,与
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是闽南园林的一个分支,其是在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基于鼓浪屿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华侨外来文化所催生的物化产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注重经济实
莆田元妙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地区,是始建于唐、重修于宋的道教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现存建筑十余座,以仍保留宋代规制的三清殿为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办公街区的概念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在实践层
本文针对直辖后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十年建设的观念、方法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前面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进行综合优化的理念探索。 重庆都市
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市域问题也“正式”浮出水面。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并规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要“
中国目前建筑能耗问题十分严重,生活热水更是建筑物中排在供暖、空调和照明之后的第四大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发达国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 建筑边界是建筑与环境的中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