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城乡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老是每个个体必经的生命阶段,衰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衰退以及劳动能力的下降和思维能力的减弱。与衰老相对应的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健康是人类发展追求的必然目标。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是必然趋势,但是寿命的不断延长并不意味着是在健康状态下度过的,即“活得久”不等于“活得好”。因此,老人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由于我国城乡是断裂的社会,城乡老人的资源配置、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支持都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会影响老人的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进行实证研究,选择60岁以上的城乡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老人社会支持情况以及可能对老人健康水平产生的影响。首先,从五个变量中通过因子分析法合成三个维度变量(肢体健康,自评身体建康,自评心理健康),根据三个维度的不同权重并最终整合成一个综合变量以表示老人健康水平;然后,通过交叉表以及T检验法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方面分析城乡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城、乡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城乡差异,并探讨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同时分析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在影响老人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存在什么关系?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城乡老人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城镇老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优于农村老人。第二,城乡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异,在正式支持中,由于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施上存在时间差异以及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导致城乡老人在社会保险参保率上存在差异;在非正式支持中,相比城镇老人,农村老人更依赖于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第三,社会支持均对城乡老人的健康水平有“增能效应”。整体而言,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者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城乡老人健康水平的发展。具体而言,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更依赖于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对城镇老人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老人。  通过探寻影响老人健康水平的因素并挖掘产生的原因,针对结论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尽快建立一个覆盖全民公平的、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完善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第二,通过在家庭内部形成良好的代际关系以及在社区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等途径,加强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第三,促进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的整合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城乡老人健康水平的发展,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国学热的出现,社会对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对作为其他学科学习前提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上,还需要关注学
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局势下,我国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提倡国内各高校的大学生用创新创业的就业模式来带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和深化创新驱动
向读者推荐中山大学图书馆网页 (http:/ / Library.zsu.edu.cn)搜集整理的 Internet化学信息 ,包括学术讨论组、协会、名人、电子杂志、出版商、实验室、数据库等 ,它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