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等教育中儒学转型研究(1927-1945年)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一时期,文化上许多融合与矛盾在这里汇集,比如在横向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纵向上传统与现代的递进等,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新陈代谢、激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国文化的沉淀和积重也与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紧密相关。而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即儒学教育,进入近代开始了破与立的艰难过程。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使其失去了制度上的依托。民国初立,效仿了西方的学制而建立近代分科,打破了中国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建立了以自然科学为纲目的知识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经历着阵痛,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三民主义”的教育方针,儒学卷入政治亦或是政治与儒学再次结合。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该一阶段(1927-1945年)儒学存在的方式如何,及其应对时局、社会所作出的改变又有哪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天然关系以及典型性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本文试图通过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在大学这一场域中,结合时局与政治以及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对北京大学儒学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分析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中儒学的开展情况。儒学的命运如同时局的发展,正是处于不破不立的一个关键期。而在这样一个破与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中的儒学发展态势又是时局与社会思想的风向标。换句话说,高等教育中儒学的转型是传统文化在近代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大学中,研究型学者对儒学发展与贡献较大。从北京大学研究型学者对儒学的发展与阐释,以及儒学教育在北京大学的实施发展情况,可以窥探出儒学在近代教育中的转型,也可视为近代社会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实态。而通过对学术研究的梳理,发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究,基于这几点,笔者不揣浅陋,希望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厘清儒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轨迹,探究学术发展与政局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北京大学为中心(1927-1945年)考察,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人物、别家论述等,吸纳哲学、历史、文学等文献史料和学术史上重要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全面抗战时期来研究儒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状况,以及其面对时代的发展所做出的自身变化。希望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在民国政局变动的影响下,来探究儒学教育在北京大学的发展状况,力图可以展现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深化民国高等教育中的儒学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石板沟位于陕西省平利县东南24公里,该区主要产出火成岩,通过电子探针对石板沟火成岩中含稀土矿物氟碳钙铈和直氟碳钙铈矿、独居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氟碳钙铈矿和直氟碳
研究马尾松树皮提取物(MPBE)抗脑缺血和抗脑肿瘤的作用。采用结扎小鼠双侧带迷走神经的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测定小鼠的存活时间,采用裸小鼠移植人脑瘤(SF763)
以经营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培训或者比赛,与此同时对培训和比赛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产品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从而获取利润最大化,在包含现代化企业所包含的共性的同时,
首先分析了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现状及当前安全管理模式,再依据交警部门最新权威统计信息以及近三年交通事故总体统计信息对重庆高速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宏观阐述安全形势,
选用1024只40周龄伊莎婷特商品蛋鸡,采用4×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16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在小麦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4个蛋氨酸水
目的:认识戈谢病与尼曼-匹克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骨髓象变化与鉴别诊断。方法:报道戈谢病与尼曼-匹克病各1例,并结合国外最新文献复习。结果:戈谢病患者骨质破坏明显,骨髓中见
促进产业融合、实现融合创新的现实空间平台就是产业协同集聚。以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从而实现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对新常态下促进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
以滑模施工工艺在大型煤仓施工中的应用,介绍了滑模系统的计算、结构组成、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缺陷、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合理组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