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泌尿系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膀胱癌;其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肿瘤的85%以上,其中约85%为肾透明细胞癌。发病年龄可见于任何阶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已对肾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且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相对困难,约5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确诊时约35%患者已有转移。目前肾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肾癌对化疗、放疗都不敏感,所以不作为常规治疗;近年来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在治疗肾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治疗效果有限。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l(CH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激酶,这种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在DNA损伤引发的细胞周期检测点调节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CHK1功能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对于肿瘤细胞来说,CHK1激活促进DNA损伤修复作用降低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肿瘤耐药和复发密切相关。RAD5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DNA修复蛋白,是损伤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核心蛋白之一。RAD5l蛋白介导的DNA同源重组修复途径可抵抗多种因素对DNA的损伤,有利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RAD51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高表达,RAD51异常表达目前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不良预后和肿瘤耐药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这两种蛋白做了大量研究,但在人类肾癌研究中尚未见报道。目的:本课题拟研究CHK1和RAD5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希望能够为明确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临床治疗、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标本收集: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5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24例癌旁组织(距瘤体边缘2cm-5cm),12例正常组织(距瘤体边缘5cm以外),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经HE染色证实为正常肾组织。全部患者术前均未行任何内科抗癌治疗。标本均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备用。2石蜡包埋标本行连续切片,厚4μm,采用免疫组化P-V法对5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24例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组织中的CHK1和RAD5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3统计细胞染色阳性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HK1、RAD5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CH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9.6%)高于癌旁(20.8%)、正常组织(33.3%)(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2RAD5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8.9%)高于癌旁(29.2%)、正常组织(25.0%)(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3CH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有无转移无关(P>0.05);CHK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并且出现随临床分期提升阳性表达率有升高的趋势;在不同病理分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分级越低阳性表达率越高。4RAD5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有无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并且分化越差阳性率越高。5CHK1与RAD5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构成比及表达强度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1CHK1和RAD51这两种蛋白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作用。2CHK1蛋白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展中发挥作用。3CHK1蛋白和RAD51蛋白可能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面有一定的意义。4CHK1蛋白与RAD51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未发现相关性。5CHK1、RAD51可能为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理想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