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作品的动物隐喻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的作品大多植根于后殖民时代和种族隔离制下的南非语境,讨论了种族剥削、帝国主义、文化入侵、生态殖民、性别分歧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库切在作品中探讨各类问题时,往往将大量具有隐喻内涵的动物意象融入其中。现以库切的《耻》《铁器时代》《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等五部作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中动物意象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的情节与细节来深入探究动物意象在库切作品中可能具有的隐喻内涵。第一章在对库切作品中的动物意象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隐喻性功能。文本中的动物意象可划归为具象化的和抽象化的两大类。具象化的动物直接参与情节发展,是文本叙事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羊、马、猫等;抽象化的动物主要在细节处呈现,对文本叙事的意义往往有揭示作用,如蛇、螃蟹、狐狸等。在《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作品中,受工具理性、帝国观念和压迫性制度塑造的人被比喻成动物,动物隐喻在库切笔下成为揭示人之处境的重要手段。作者展示人类逐渐动物化的过程,意在指涉人性本质和道德关系。第二章着眼于身体,剖析库切动物叙事所传达的隐喻内涵。身体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价值内涵紧密相连,身体体征的差异性被用于划归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地位的等级层次。库切在作品中对人类身体向非人类身体之间的转化进行了隐喻性的描写,揭示出其复杂的内涵。人的“动物化”在作品中有两种表现,即强者的动物化与弱者的动物化。前者表现为人类潜意识中的动物冲动遮蔽理性和逻辑,走向兽性暴虐的极端,而后者则表现为精神被阉割之后彻底的奴性和依赖性。二者都是人性自我降格的悲剧。在《耻》和《铁器时代》等作品中,受到动物启发而心境转变的主人公形象,则揭示了被物役的动物和被奴役的人之关联性。第三章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政治语境即后殖民语境中阐发库切动物叙事的隐喻内涵。库切作品中的动物叙事最终指向后殖民语境中社会关系的转圜和重构过程。动物作为人类移情的对象,在文本中不断调整着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帝国中遭受暴力屠戮的家禽牲畜、野生走兽,是被人类暴力机器所宰制的动物化他者的隐喻。强者对他者的政治统治和征服往往诉诸暴力形式,在暴力的规训下,他者被迫处于沉默哑言的动物状态。库切的动物叙事隐含了作者对欧洲文明主导下理性和制度的悖谬运作方式的质询和叩问。库切对动物的兴趣既涉及对动物形象去寓言化的关注,也涉及对人与非人之间界限的质疑。库切运用了殖民主义叙事中常见的动物比喻,以研究沉默的后殖民动物为切入点,最终要挖掘人与非人的关系本质,以及人类世界在现代性危机下理性和知识崩塌的真相。
其他文献
针对发动机状态在线预测中样本累积、预测模型膨胀和在线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增量稀疏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预测方法.该方法定义了KELM核函数矩阵的稀疏测量矩阵,并根
瓷器是我国古代工匠的一项伟大发明和创造,是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贡献。龙泉青瓷以其釉色晶莹润澈、青翠如玉、别具风格而在中国瓷器中独领风骚,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
1931—1934年,在赣南与闽西这两块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就应运而生了,它发挥了
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并购重组、房企赴港上市、“活下去”等词汇似乎成为2018年金融及地产行业的热点词。如今2018年已进入第四季度,地产行业
会议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成立,使其成为具有生命性的主体而存在,有着独特的使命和功能.孔子学院功能的研究,一方面是更深入的对建设孔子学院的理论依据的阐述;另一方面,是对孔子
针对脑电信号存在个体差异性并易受噪声、伪迹干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优选特征通道算法。采用ICA将通道的数据分解为N200、P300、眼电伪迹以及其他生理信号
目的探讨血肿清除率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近期肌力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h复查头颅CT计算血肿清除率,统计
采用自编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问卷》以及修订的《小学教师社会支持量表》对新疆地区80名小学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
1945年开始,磷酸盐被大量应有于肉制品加工中,现代医学证明磷酸盐对人体会产生危害。由于磷酸盐在肉制品中的特殊作用,曾被专家认为:“几乎不可替代”。
《新青年》在五四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往学界在论述《新青年》对现代汉语形成的贡献时,往往局限在《文学改良刍议》等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