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Cr-4f异金属团簇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核金属簇合物不仅数目繁多,结构多样,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光、电、磁和催化等物化性质,对其磁性质的深入研究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低温磁制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今无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对该类多核金属簇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过渡金属簇合物及Mn-Ln、Co-Ln、Cu-Ln、Ni-I等过渡-稀土异金属多核簇合物,且多为零维团簇,而关于多核Cr-稀土异金属簇合物的研究则很少,包埋有该类团簇的多维化合物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论文针对Cr-Ln多核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内容有:(1)以顺丁烯二酸为配体,通过室温挥发法设计合成了三个以{Na2Cr2Ln3}异三金属簇和单核Na+离子为节点的二维配位聚合物:{[Na(H2O)][Na2Cr2Ln3(μ3-OH)6(maleato)6(H2O)17]}·nH2O (Ln=Gd, n=19(1); Tb, n=16(2); Dy, n=15.5(3)),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3同构,均为(6,3)蜂窝形结构,其{Na2Cr2Ln3}簇单元的结构为双帽三角双锥。磁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3的分子内具有铁磁性相互作用,同时2和3还表现出单分子磁体的缓慢磁驰豫现象。(2)以硫酸根为配体,通过水热反应设计合成了三个以{Cr2Ln4}异金属簇为基元的三维(6,6)-连接具有pcu拓扑构型的配位聚合物:[Cr2Ln4(μ4-O)2(μ-OH)4(H2O)9(SO4)5]·nH2O (Ln=Gd, n=3(4); Tb, n=2.5(5); Dy, n=1(6)),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4-6的{Cr2Ln4}簇基元的金属骨架为一个共面双立方烷结构。磁性分析表明化合物4和5的分子内存在明显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而6的分子内存在铁磁相互作用。此外4具有适中的磁热效应,5和6都表现出单分子磁体的缓慢磁驰豫现象,且6存在单驰豫过程。(3)以1,3-二胺-2-羟基丙烷-N, N, N’, N’-四乙酸(H5hdpta)为配体,通过室温挥发法设计合成了一个以[Cr2(hdpta)(CH3COO)2]-阴离子和单核Na+离子为节点的三维(4,4)-连接具有Ion拓扑构型的配位聚合物:Na[Cr2(hdpta)(CH3COO)2](7)。同时以7为前驱体与Gd(NO3)3反应得到了以[Cr4(hdpta)2(OH)4]2-和[Gd(H2O)5]3+为基元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Gd(NO3)3(H2O)4][Cr4Gd(hdpta)2(OH)4(H2O)5]·NO3·67H2O(8)。磁性测试表明化合物8分子内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耦合相互作用。(4)对包埋有Cr-Ln团簇的多维化合物的合成和设计规律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公私合作模式已经在各国的公共事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医疗服务业正面临着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通过探讨公私合作模式在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业中应用的可行
2013年延迟退休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正决定退休年龄的应是劳动力市场因素。中国虽然已经具备了延迟退休的客观条件即人均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进行了单病种付费的试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存在的局限性也值得深思。借鉴国外实施的DRGs付费模式,将其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步推进单病种付费向DRGs
唐代对自然灾害及其赈济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包括地方报灾、御史检灾、朝廷下令损免等内容在内的比较系统完整的因灾蠲免制度,并将其纳入唐律。在报灾检覆过程中出现的匿灾、
目的比较浮针和普通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探讨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招募严重程度相仿的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60例,根
本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的迷迭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指标和抗氧化含量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开展迷迭香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研究。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迷迭香优株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化水平也在提高,计算机领域也是如此。计算机软件身为计算机关键构成内容,开发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大众的工作质量,Java语言是一个高质量高速率的计算
本文研究了黔中磷块岩中磷灰石的化学成分、红外光谱、碳和硫同位素组成以及伴生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获得了若干生物有机质成因的证据。磷灰石红外光谱特征表明
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反复发作性常为医、病两家所苦。从仲景伤寒学说出发,从营卫失常及少阳枢机不利角度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并指出了该病不同发病阶段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众所周知,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寻找可替代的能源成为人类的不懈追求。经过无数研究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发现,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