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垂直关联的决定因素——基于环渤海地区的分析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的日益完善,跨国公司活动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程度显著提高,现象观察和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关联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东道国特定产业的垂直关联。然而,这种关联效果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是不平衡的,环渤海地区作为跨国公司FDI的密集区,探索其垂直关联效果和决定因素,对于客观、全面认识在华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生产运营特征和经济影响,以及环渤海地区在世界价值创造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垂直关联效应决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在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垂直关联效应的五种具体表现,即: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就业效应、市场结构调整效应、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然后,从决定因素角度,提出核心理论命题,即:跨国公司产业垂直关联程度与国外子公司的战略地位、运营时间长短、市场定位、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等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建立模式、国外子公司的规模及母公司所属国等因素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垂直关联程度因国外子公司从事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并对上述命题和诸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基于该地区FDI与贸易结构数据,运用文献借鉴、统计数据处理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初步检验,并据此阐述了开放区域融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的过程和规律。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战略地位、成立时间长短、跨国公司的市场定位与东道国的产业垂直关联程度正相关,这种关联程度因产业不同而不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有正向的影响。最后,从一般意义上,本文提出了我国谋求更有利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与价值链分工地位及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是以低开采(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和大循环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反馈式流程,倡导与传统线形经济完全不同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资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随着2006年年底我国对外金融业务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各个业务领域,与国内的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认识我国
“发挥比较优势,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其核心是在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同时,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
主要对煤矿井下除尘现状作了介绍,针对矿井粉尘治理主要采用的湿法除尘工艺存在的不足研发了矿用干法除尘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结构、技术创新点,并进行了产品检测,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