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集中研究了《红楼梦》中文化意象英译的相关问题。第一章介绍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意象的定义、文化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文化意象的错位性。第二章探讨了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在狭义翻译定义的框架下,认为文化意象翻译必须以利于读者文化审美接受作为最高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必须尽可能遵循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明确原则和地道原则。其中,忠实原则包括忠实再现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结构意义、语用意义和文化意义。译者应尽可能兼顾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明确原则和地道原则,但如果无法同时兼顾,则应优先坚持连贯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忠实原则。忠实原则优先于明确原则,而明确原则优先于地道原则。在保证连贯和尽可能忠实的基础上译者应尽可能做到表意明确、语言地道。当然,如果原文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意图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那么明确原则不再有效;如果原文故意使用不地道的语言,意图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那么地道原则不再有效。第三章运用具体例子论证了文化意象五种翻译策略:保留文化意象的策略、替换文化意象的策略、扩增文化意象的策略、削减文化意象的策略及舍弃文化意象的策略。其中,保留文化意象的策略有三种具体方法:直译、直译+阐释、直译+注释;舍弃文化意象的策略有四种具体方法:音译、音译+阐释、音译+注释、阐译。文化意象的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是翻译策略选择的依据。第四章探讨了文化意象的翻译效果。首先我们运用具体例子证明文化意象存在不可译的因素,文化意象的翻译可能出现意义亏损;然后我们分析了文化意象翻译中的误译现象。文化意象的误译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有意误译又可分为可取的有意误译和不可取的有意误译。如果有意误译是为了实现利于读者文化审美接受的目的而不得不采取的选择,那么是可取的;如果有意误译会引起文化误解那就是不可取的。而无意误译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的产生是因为译者误解原文或疏忽大意而误译原文文化意象;最后我们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效果的检验标准。文化意象翻译的成功与否要看译者是否最大限度的贯彻了文化意象翻译的四个原则,是否实现了利于译文读者文化审美接受的目的。如果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如果翻译目的得到实现,那么文化意象翻译就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描写和《红楼梦》实例分析,探索汉译英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及翻译效果检验,提高文学翻译、特别是古典文学翻译的质量,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