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热质传递机理及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流体的概念:即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粒子,形成一类新的传热冷却工质。纳米流体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流体,纳米流体拥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传质特性以及光学特性是其三个重要的物性,已有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纳米流体在传热、传质以及光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对于纳米流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纳米流体各种特性的机理尚不清楚。进一步开展纳米流体各种特性的机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纳米流体的认知,能够促进纳米流体的工程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围绕纳米流体的传热、传质以及光学特性开展了研究工作,探索了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传质机理以及光吸收特性机理,为纳米流体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米流体导热机理的研究自纳米流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人们就一直关注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研究者们对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基液的导热系数有了很可观的提高。人们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了很多理论模型来解释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理论。纳米流体内部的能量传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传统的导热模型不能解释纳米流体中的传热过程。要搞清楚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已经报道的关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搞清楚了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各种因素。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可以看作静态导热系数与动态导热系数之和。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各种因素,分别建立了纳米流体的静态导热系数模型和动态导热系数模型。利用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结合实验结果对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进行了研究,搞清楚了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对于纳米粒子具有磁性的纳米磁流体,其导热系数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是各向异性的。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少,本文结合了纳米磁流体微结构的动力学模拟以及纳米流体的静态导热系数模型,对纳米磁流体的各向异性导热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纳米磁流体中磁性粒子受到的各种作用力,建立了磁粒子受力模型及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有、无外加磁场作用两种情况下纳米磁流体的微观聚集结构。然后利用纳米流体的静态导热模型计算了不同结构的纳米磁流体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粒子沿着磁场方向形成了链状结构,这种链状结构为流体内部的传热提供了有效的通路,使得纳米磁流体在沿着链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垂直于链方向的导热系数,纳米磁流体导热系数的各向异性特征会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变得更加明显。2.纳米流体强化传质研究关于纳米流体强化传质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结果比较少。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纳米流体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探索,较为完整地研究了纳米流体的强化传质机理。(1)理论研究方面分析了悬浮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对于纳米流体内部传质过程的影响,并根据热质比拟理论,得到了纳米流体有效传质扩散系数的准则方程。通过对纳米流体传质过程的理论分析,搞清楚了影响纳米流体传质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2)实验研究方面根据Taylor分散法的思路,设计出了能够定量测量纳米流体传质扩散系数的实验系统。测量了不同温度(15℃、20℃、25℃)条件下罗丹明B在不同粒子体积份额(0.1%~0.5%)的Cu-水以及Cu-乙二醇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研究了纳米流体中粒子体积份额、温度以及基液属性等因素对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纳米粒子的不规则运动强化了基液内的传质过程。罗丹明B在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要大于其在基液中的扩散系数,且扩散系数随着粒子体积份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子体积份额相同时,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罗丹明B在Cu-水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要大于其在Cu-乙二醇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本文对纳米流体强化传质所做的理论和实验上的探索性工作,帮助我们搞清楚了影响纳米流体传质的一些主要因素,对于促进纳米流体在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指导作用。3.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研究影响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是纳米流体的消光系数。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纳米流体的消光系数进行了研究。由于纳米磁流体有特殊的磁光效应,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比普通的纳米流体更加广泛。本文用新建的理论模型重点研究了纳米磁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光学各向异性机理。(1)实验研究方面根据薄膜透射原理,建立了可以测量纳米流体消光系数的实验方法。首先用该方法测量了水在不同波长下的消光系数,并与文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实验方法适合测量纳米流体的消光系数,有较高的精度。然后用该方法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Fe304-水纳米流体的消光系数,为接下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2)理论研究方面建立理论模型,引入了T矩阵算法,考虑纳米流体中粒子的聚集结构特性以及粒子之间的多次散射,建立了一种可以精确计算纳米流体消光系数的理论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体积份额的Fe3O4-水纳米流体的消光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与本文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为了研究纳米磁流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机理,首先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方法模拟得到了纳米磁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微观结构,然后用本文的理论方法计算得到了纳米磁流体各向异性的消光系数。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粒子粒径、体积份额、外加磁场等因素对纳米磁流体消光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粒子会沿着磁场方向形成链状聚集结构,正是这种各向异性的聚集结构导致了纳米磁流体的消光系数出现了各向异性特征。在平行于磁场方向,纳米磁流体的消光系数小于不加磁场时的值,且消光系数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直到达到恒定值;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若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纳米磁流体的消光系数大于不加磁场时的值,且消光系数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若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纳米磁流体的消光系数小于不加磁场时的值,且消光系数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导入VEGF对大鼠腹部缺血皮瓣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基因导入方法。方法:建立大鼠腹壁下动脉为蒂的缺血皮瓣动物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经缺血皮瓣蒂动脉组,皮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初步明确对肾脏组织较为合适的血液稀释HCT值,为临床血液稀释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健康家兔32只,以25%乌拉坦4ml/kg
介绍汽车噪声的产生机理、传播途径及控制方法,概述降噪用非织造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汽车用非织造降噪材料的发展方向,为汽车用非织造降噪材料的发
我国具有大批富有地域特点的地理标志及优秀的地理标志产品,但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接受度并不高。通过国内外地理标志保护现状比较分析和国内实地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我国地理
文章透过嘉陵江旅游开发的现状,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嘉陵江流域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嘉陵江旅游开发的对策。
以"物联网"技术在快递服务流程中的应用为研究主线,结合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理论及其技术特点,从技术和业务管理层对快递件处理流程进行改进分析,提出优化方案措施
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类型,通过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从产业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创新模式的转换过程。重点考察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遥感技术是当今人们获取空间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遥感系统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大数据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格是一种资源共享与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出发,剖析了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现状
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三系统耦合模型,运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三系统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技术创新指数发展最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