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mm厚7N01-T5铝合金FSW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N01铝合金具有大的比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轨道列车车体结构材料,而铝合金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制造成本和行车安全。在车体的关键承重部位,需要采用铝合金厚板的焊接结构件,而熔化焊需要多层多道次焊接工艺,接头易出现晶界液化、气孔和接头软化等问题,限制了产品的应用。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熔化焊的这些缺点,尤其是在焊接铝合金厚板时优势较为明显。然而相对于铝合金薄板的FSW,实现铝合金厚板的FSW的批量工程化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提供生产依据。从微观组织决定性能的角度来看,焊缝微区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是FSW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针对高速列车枕梁用7N01铝合金厚板的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开展系统研究,对于理解和揭示使役条件下接头特殊行为(如疲劳行为和腐蚀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同时对推动7N01铝合金厚板搅拌摩擦焊在高速列车车体焊接承重结构制造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4mm厚7N01-T5铝合金FSW接头可以分为母材区(BM)、热影响区(HAZ)、热机影响区(TMAZ)和搅拌区(SZ)。母材区晶粒为典型的热变形组织,晶粒呈拉长的饼形特征;母材中心层织构类型由 S织构{123}<634>和Goss织构{011}<100>组成,并且以S织构{123}<634>为主;晶内密集分布着细小的尺寸为5-15nm的盘片状η’相,晶界上稀疏分布着尺寸为30-50nm的短棒状η相,晶界无析出带宽度为45-70nm。热影响区受到焊接热循环的作用,发生了晶粒长大;织构类型主要由S织构{123}<634>,Goss织构{011}<100>及立方织构{001}<100>组成,相比母材S织构{123}<634>强度减弱,而再结晶织构组分变强;晶粒内部η’相发生聚集长大,晶界η相粗化,尺寸为40-100nm,晶界无析出带变宽,为90-130nm。热机影响区由于受到机械变形和热循环的作用,晶粒沿金属塑性流变方向发生明显变形并发生动态回复;从热影响区到搅拌区方向看,主要由{111}纤维织构组成,经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向Goss织构{011}<100>组分转变;靠近搅拌区的热机影响区焊接达到的峰值温度较高,晶界上η相和晶粒内部η’相发生了溶解,晶界处还残留着少量尺寸为60-70nm的棒状η相,粒子间距增大。搅拌区在摩擦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动态再结晶,其上部主要受到轴肩的作用,下部主要受到搅拌针的作用,由上至下热输入逐渐降低,形成上宽下窄的特征,上、中和下部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8.3μm、7.1μm、5.0μm;搅拌区织构类型主要由{111}纤维织构组成,为铝合金中典型的剪切织构,该织构组分较近热机影响区的搅拌区明显变强;搅拌区温度最高,晶界和晶内强化相粒子发生了明显溶解;焊后人工时效后搅拌区晶内析出更为细小弥散的η’相,尺寸约为2-5 nm。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接头硬度分布均成典型的“W”特征,母材区的硬度值在120HV左右;距搅拌区中心约30mm处的热影响区观察到明显软化区,硬度值在90HV左右;热机影响区和搅拌区硬度相差不大,硬度值较低,在100-110HV;焊后直接人工时效后,搅拌区和热影响区(靠近搅拌区)的硬度明显升高17HV左右。显微硬度的变化主要与强化相粒子形貌和分布特征的有关。这也是影响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接头横向平均抗拉强度为316MPa,达到母材的90%左右,延伸率为19.4%,比母材略低,断裂位置均位于前进侧热影响区的软化区,这与显微硬度测试所确定的软化区位置一致。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升高至362MPa,延伸率为24.5%,断裂位置位于后退侧热机影响区附近。接头横向分层拉伸试样均断裂于前进侧热影响区的软化区,接头上层和下层的横向抗拉强度稍低,中层的横向抗拉强度较高。热影响软化区发生“过时效”是导致焊态接头断裂在该位置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学位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是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方向。住房公积金是重要的民生资金,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更高要求。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加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发的电子稽查工具、使用监测整改系统、提升稽核审计系统功能,构建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工作的
化学链干重整借鉴化学链燃烧分解反应过程以原位获取目标产物的思想,将传统的甲烷干重整过程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反应步骤,利用CH4和CO2两种温室气体制取合成气,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实现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火焰喷雾热解法是一种新型的一步合成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具有规模化制备氧载体的潜力。然而目前很少有使用火焰喷雾热解法制备氧载体的相关报道。本文使用火焰喷雾热解法制备了Ni掺杂的Fe/Ce氧载体氧载体,通过热
2014年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发布及新时代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使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全面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重点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这是一项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以及化学教育工作者
在强调提振文化自信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文化自信的当下,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深层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中。各种名目与非遗相关的建设项目快速兴起,有附着在博物馆的非遗馆,也有非遗产业园、非遗民俗村以及专项非遗体验馆等等项目,其中有些项目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项目建成后经营持续萧条。如何发掘非遗文化的价值,维护好非遗的活态持存,以及如何将非遗保护和传承
材料中空穴的存在导致其性能的改变和内部应力场的不均匀分布,因此对空穴在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它对纳米尺度的多孔材料的设计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纳米尺寸的缺陷(如空穴)周围的应力集中常常导致固体材料的形变和失效,因此引起了研究者们对其理论分析的极大兴趣。但是材料表面附近的空穴对其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仍缺乏研究,同时表面取向也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本工作采用
职业能力是在相应的职业精神指导下,从业者遵守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熟练转化专业知识与运用相应职业技能的素质综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发挥思政课功能价值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优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在规定。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应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以升华职业精神、优化培训与培育的系统性以夯实专业知识、完善规则体系以增强思政课教师践行职业规范的能力。
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和碳资源的日益重视,CO2的循环利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熔盐电解法将CO2转化成C和O2能有效地将可再生能源转变成可储存的新资源,Li2O-LiCl和Li2CO3-LiCl熔盐体系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较低的初晶温度,从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熔盐中CO2溶解度对熔盐电解过程有重要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分别采用Raman光谱法和测压法对CO2在Li2O-LiCl和Li2C
静电纺丝纤维可与功能性纳米材料相结合,制备功能性复合微纳米纤维薄膜。静电纺丝纤维以不导电的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骨架,将其与导电材料复合后,可制备具有导电性的微纳米纤维薄膜,因此静电纺丝在制备新型导电纤维材料领域潜力巨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导电材料与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进行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复合导电微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导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微纳米纤维中组装
以信息技术的二重性("环境"和"工具"的双重属性)作为理论基础,对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发展既是一部基于广义"环境观"的演进历史,也是一部贯穿了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主线的基于"工具观"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演进历史,而基于环境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发展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基于"工具观"的审计方法的应用能力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审计抽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