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介质中氨基酸在不同结构金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小分子在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吸附是电化学、电催化以及生物电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氨基酸作为多官能团分子,同时含有-COOH、-NH2、-CHx、-OH等多种基团,可作为理想的模型分子用于研究有机小分子在过渡金属电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和反应性能。同时,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和多肽的基本单元,也为深入研究蛋白质与金属表面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信息。本论文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技术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氰根离子、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发现电化学沉积制备的纳米薄膜金电极(nm-Au/GC)具有异常红外效应(AIREs),即吸附态CNad-给出谱峰方面倒反、红外吸收增强以及半峰宽增加的光谱特征。该研究不仅将AIREs由铂族和铁系金属拓展到币族金属,有助于深入认识AIREs本质,而且利用其增强效应,为后续检测氨基酸的解离吸附物种提供了便利。2、发展了氨基酸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和氧化机理的认识。检测到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和丝氨酸在低电位(-0.8 V)时即可发生C-C键断裂,-CHxNH2解离生成表面吸附态的CN-。在-0.8至0.0 V区间,CNad-可稳定存在于电极表面。当电位进一步升高,CN-ad发生氧化生成OCN-,同时Au表面也发生氧化生成AuCN和Au(CN)2-,而Au(CN)2-阴离子的形成是导致电极表面质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氨基酸中的-COO-以及-CH2OH的最终氧化产物为CO2 (根据反应程度的不同或以HCO3-和CO32-阴离子形式存在)。3、测得Au(111)单晶电极对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氧化比多晶Au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归因于OH-有序的特性吸附。本文深入研究了氨基酸在Au表面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从分子水平揭示氨基酸等生化分子与金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电催化、药物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亦具有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被广泛应用于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但在NSGA-Ⅱ算法的参数取值对优化效果的影响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以2个大型供水系统的多目标设计为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下大决心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CoSalen)具有可逆载氧性,能有效活化分子氧,在以分子氧为氧源的氧化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这种小分子的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之间容易形成二聚体和过氧
分析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综合板块教学的现状,试图通过整合零散语境、再构文本、依托任务等途径追求紧密流畅、妙趣横生、事半功倍的课堂。通过多次观摩不同年级教师的执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核、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目前还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也还不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电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涉电类相关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征,结合我院生源的特点,在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912年以来,硼烷化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硼烷、金属硼烷、碳硼烷、金属碳硼烷、主族元素杂硼烷及其金属衍生物等广阔的研究领域,并展现出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如核医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伴随而来的是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当前社会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各高校语言实验室的条件虽然大大改善。但它的使用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现状,阐述了语言实验室的自主化管理模式。
泥石流运动过程是泥石流运动力学核心内容之一。以新疆天山公路K630泥石流为原型,选取几何相似比1:650,推导了泥石流质量、固液两相流速和泥石流冲击力相似比,以流通区为核心,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