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人的本质向度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彰显着人的本质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也使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还极大的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生态危机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希望从中找出合理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挽救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的自然观中融入了绿色生态理念,为解决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探寻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人的本质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阐述,从理论渊源、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的梳理和总结。第三部分探讨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运用,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下重新审视人的本质理论。第四部分则分析了人的本质理论对中国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崭新的治国理念,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本质也正是在实践中的得以显现。但是人也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只有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国民营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在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前头。温州地区建立的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做出了成功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理论越来越受到中西方学者的重视,社会转型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如何界定,中国社会体制改革范式如何把握,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市民社会
发展是历史话题,是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旨归,认为发展是自在形式与自为形式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