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HE模型的多沙河流引水枢纽水沙数值模拟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地区经济生活方式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其灌区水资源所需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利用天然河湾进行无坝引水在新疆地区已有上百年历史,然而新疆所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山溪性河流特点,长期以来径流量较小,造成河道“水少沙多”,形成了与内地其他地区差异较大的河流水沙特性。从河流中引水,随之而来的泥沙问题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多沙河流上尤为突出,泥沙淤积的迅速发展使得河床演变剧烈,从而导致水沙分布变化规律极为复杂,泥沙危害问题也尤为突出。充分认识和掌握引水枢纽泥沙输移规律,据此合理设计枢纽结构布置和运用科学管理调度以减少泥沙问题带来的工程危害是历年来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采用CCHE软件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新疆低水头引水枢纽的水流运动、泥沙输移规律、河床地形冲淤变化、推移质泥沙颗粒分布、推移质单宽输沙率等水沙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新疆塔里木河乌斯满引水枢纽和新疆盖孜河塔什米里克引水枢纽水工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水沙数学模型,分析引水枢纽附近的水流特性、结构布置优化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以及典型断面水深变化等,同时结合推移质泥沙资料,分析枢纽闸前冲淤变形,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且与试验实测值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计算引水枢纽水沙运动的可靠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对实际已建工程进行河床冲淤变化模拟,分析了推移质泥沙运动颗粒分布规律、闸前冲淤变化规律、推移质单宽输沙率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对引水枢纽长期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泥沙冲淤问题以及相应整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科学管理调度的角度出发,对闸门运行方式进行方案优化模拟,提出“间歇冲沙”的优化方案,为解决引水枢纽泥沙淤积问题提供相关参考。引水枢纽水沙运动特性极为复杂且影响其运动规律的因素诸多,本文通过CCHE2D模型模拟引水枢纽的水沙运动,针对计算网格的剖分、初始河床地形设置、泥沙粒径确定、以及建筑物冲刷属性的选取等问题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建议及经验。
其他文献
以人工明渠不同粗糙度壁面糙率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渠糙率与各水力要素之间的规律、各水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糙率变化影响因素排序进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专业软件为手段,建立仿真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应运而生。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将会大幅减少物理模型试验工作量,并且
异重流的产生常常带来库容损失和河道淤积问题,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水库排沙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异重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异重流调度是水库特别是水库
随着乌鲁木齐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准确预测城市可持续发展因子的变化趋势,全
非线性科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日常中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如大气,海洋、水库的对流运动等都处在远离热平衡态的非平衡开放系统中。在流体中当上下
施工导流贯穿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施工期内的关键环节之一,施工洪水的选择,既影响到导流建筑物的规模,又影响到主体工程施工的造价和工期。对于梯级水电站施工导流,按照还原法
本研究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天然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坡面植被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对植被格局的空间结构、破碎度和异质性等分析,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粉细砂河道的洪灾成因、护岸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都表明,研究更安全、更经济、更亲水的新型护岸建筑物,以适应新疆粉细砂河道的河型、水沙特性、演变规律及
拱坝的稳定安全是拱坝设计与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大型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开发了等效应力计算程序,研究了ANSYS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后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拱坝的坝肩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