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SAR成像及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可对静止目标场景实现高分辨成像的主动探测系统,视频SAR是在常规SAR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SAR成像模式,能通过对目标区域的持续观测,获得一系列高分辨率、高帧率的SAR图像序列,形成类似视频的高清影像以再现场景的动态信息,在对地面机动目标的检测、识别、跟踪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视频SAR系统的理想状态是在载机平台上完成雷达回波的高帧率、高分辨率处理,同时支持动目标检测功能,以获取观测区域的实时动态信息。目前视频SAR方面公开的研究资料多着重于成像算法,鲜有对视频SAR实时成像处理实现方案的详细讨论,并且仍然缺乏高效的动目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因此,在视频SAR领域中有两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研制出高效的实时成像软硬件系统,以获取连续高清的SAR图像序列,实时观测动态场景;二是探索高效的动目标检测方法,从连续输出的视频图像序列中检测并定位动目标,这是战场侦察、高精度制导中实现目标高实时性定位、打击指引的基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视频SAR成像方案构建及验证:对视频SAR回波信号建模,在此几何模型基础上推导视频SAR成像参数,分析其基本成像原理,并构建了一套系统成像方案,包括改进的极坐标格式算法、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和几何失真校正算法,模拟点目标回波和实测数据的计算机地面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成像方案的可行性。2、基于FPGA的视频SAR高分辨率地面回放系统设计:搭建了一套视频SAR地面回放成像系统,包含完整的数据传输、成像、自聚焦、几何失真校正处理以及显示界面,通过对载机飞行过程中采集至闪存(FLASH)中的实测原始数据进行逐帧提取,在地面完成高分辨率、高帧率的视频SAR回放成像。经实测数据验证可以在1s内完成一帧16K×2K原始数据处理,并输出4K×2K图像,证明了其未来应用于机载视频SAR实时处理系统的潜力。3、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SAR动目标检测技术:基于动目标散焦所形成的轨迹,提出一种结合K-means和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算法的深度学习视频SAR动目标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通过K-means聚类对区域提议参考框(Anchor)进行优化,并加入RPCA算法分离出前景图像训练,显著改善了动目标漏警、虚警以及检测轨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视频SAR动目标检测。本文对视频SAR实时成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动目标检测提出了创新性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未来视频SAR成像和动目标检测的工程化实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两维(2-D)自聚焦是雷达平台高机动条件下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鲁棒性高精度成像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的SAR2-D自聚焦算法都认为两维相位误差是完全未知的,没有充分利用两维相位误差固有的先验结构信息,是对两维相位误差的一种全盲估计。由于待估参数维数非常高,因此该类方法无论是在计算效率还是参数估计精度方面都存在很大限制。本文通过引入相位误差先验结构信息,降低待估相位参数维数,提出了一种
学位
<正>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只能在家里上网课,这一次疫情,我明白了……这一天,爸爸出去开会,妈妈出去上课,而我和小表妹一起在家里上网课。由于我们待会儿还要交作业,所以爸爸又给了我一个平板电脑。我高兴极了,暗自想:嘿嘿,爸爸走了,没人管我了,又有谁知道我玩平板电脑了呢,不听网课也没关系,反正这些课都太简单,不需要听,玩就好了。
期刊
随着国家“智慧海洋”概念的提出,稳定高效的海面通信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远距离海洋通信场景中多采用卫星通信技术,但其存在通信时延较大、成本较高和战时易毁等缺点。短波通信技术不易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其中短波地波通过电磁波绕射可以进行超视距传输,被广泛地应用于海面中远距离通信场景。由于海面环境复杂多变,起伏波动的海浪形成的粗糙海面会对短波地波信号传输带来散射多径效应,影响接收端误码率性能,大
学位
极化敏感阵列能够同时获取信号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和极化信息,相比标量阵列优势显著,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民事领域。然而传统极化敏感阵列往往是基于半波长布阵的均匀阵列,固定阵元数下的阵列孔径与空间分辨率都受到限制。与传统均匀阵列相比,互质阵列可有效扩展阵列孔径和提高空间自由度,拥有更优越的测向性能、更高的分辨率等优势。开展极化敏感互质阵列中的多维参数估计研究具
学位
基于对场地的认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采用“融合”的方法对校园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进行了适宜的设计。通过对设计思路和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规划设计对“融入型大学”的态度和策略。
期刊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
期刊
通信是一种信息传输系统,而雷达是一种典型的信息获取系统。随着雷达与通信系统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能否采用一种通用的理论方法来对信息的获取和传输过程进行统一的描述与刻画。本文以香农信息论为基础,为多维参数组成的目标空间状态提供了多维空间信息的定义。研究了相控阵雷达、多脉冲雷达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中多维空间信息获取的过程,为雷达探测
学位
随着5G新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对高效无线通信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提高信息传输速率、改善系统误码性能等问题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抵御数据在信道传输时各种干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可靠性。协作通信技术通过引入多个通信节点扩大了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获得了额外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容量。因此,将信道编码技术应用于协作通信系统中成为了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学位
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通信、地震勘探、射电天文等专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其中,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DOA)是该领域内的一个基本问题,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处理阵列的接收信号,获得信源相对于阵列的方向角度估计。近十年来,稀疏阵列作为一类新型的阵列结构,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均匀线阵相比,稀疏阵列具有更高的空间自由度(Degree of Free
学位
双极化(Dual Polarization,简称Dual-Pol)气象雷达是在传统多普勒气象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极化功能的雷达,它在灾害性气候探测以及预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雷达在实际观测过程中会遇到地物杂波、电磁干扰等严重的质量问题,没有经过质量控制的雷达资料会对水凝物识别效果和降水定量估计精度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将雷达回波数据进行可视化生成二维和三维的回波图,有助于气象工作者的直观理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