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是地理教材评价研究新的生长点。本研究以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评价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地理课程和教材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教材评价的先进经验和其他学科教材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联系地理课程的新理念和地理新教材的发展趋势,构建了以量化为主的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的比较研究、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的模型研究、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的应用案例。 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是一定理论的产物。构建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究竟什么是优质的地理教材?二是如何开展地理教材的评价?解决这两个问题离不开地理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评价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地理课程和教材理论等理论的指导。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地理教材评价的研究比较落后。从评价的目的来说,国外注重为学校选择合适的教材,而我国则强调地理教材是否合格;从评价的方法来说,国外比较强调定量的方法,而我国习惯于定性的方法;从评价的指标来说,无外乎教材的目标、教材的教学设计、教材的内容、以及教材的出版特性。但相差之处在于我国特别重视教材的内容特性,而国外则比较强调教材的教学性。此外,国外的有些评价指标比较先进,可以为我国地理教材的设计提供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了中学地理新教材的评价模型。它包括五个部分:一是评价的指导思想,即以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二是评价目的,即服务于地理教材的选用,兼顾地理教材的审查;三是评价标准。中学地理教材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契合地理课程标准,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预留一定的教学空间;四是评价工具。包括静态的评价工具(包括量表和定性评价表)和动态的评价工具(教师评价问卷和学生评价问卷)。其中,地理教材的一级评价指标主要有3项:教学特性、内容特性、教材特色。教学特性是地理教材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学特性的权重最大;五是评价机制。其中特别强调教师、学生教材选用话语权的回归以及配套制度的改革,如教材选用制度的法制化、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高考制度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