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华北地区1980-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近30年极端高温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讨论了华北地区极端高温发生时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特征,揭示了华北地区极端高温的分布与变化与大气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存在一定的联系,最后讨论了北京2000年6月29日~7月2日高温天气。华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出现时的平均温度随年代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分布特征为南北多,中间少。极端高温值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东的华北的中部地区。极端高温随年代的变化特征:极端高温出现日期随年代整体上是增加的趋势,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80年代极端高温出现日数主要分布在华北南部及以南地区的河南、山东等地,90年代华北极端高温日数相比80年代在河北及山西中部地区增长较快,00年代华北高温日数的增长区以东到了河北北部、京津及内蒙古地区。尤其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在近30年间在其北部增长较快,中部次之,而华北南部相对稳定。通过对华北地区极端高温的统计分析,本文还对造成华北极端高温出现及分布的大气环流异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极端高温主要受大陆高压、西太副高及海温异常有关系。当西太副高强度增加、脊线偏北、西伸脊点偏西时华北地区极端高温出现概率较大。大陆高压较强,高压脊控制华北地区,850hPa配合有大于25℃暖区,高空以西北风为主时,华北地区出现极端高温的概率较大。华北地区极端高温与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在海温异常情况(ENSO和ENSO Modoki)下,我国华北地区最高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从相关关系来看,ENSO Modoki事件较ENSO事件与我国华北地区极端高温相关的显著性区域更大,且相关性更强。前期秋季的ENSO Modoki事件和华北地区极端高温的相关性最强,而同期夏季的ENSO事件和华北地区极端高温的相关性最强;ENSO事件与之相反。最后以北京2000年6月29-7月2日出现高温天气为例,讨论了北京此次极端高温过程中大气环流及各物理量表现特征,此次极端高温从天气系统来看主要是大陆高压与西太副高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平流对极端高温出现贡献最大,其次是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