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炭疽病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梗(Platycodon)属菊目(Asterales)桔梗科(Campanulaceae)桔梗属(Platycodon) grandiflor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赏多用植物,在中国境内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桔梗以干燥根部入药,味苦、辛,性微温,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桔梗炭疽病近年来在桔梗种植区域发生频繁,对桔梗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当地种植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目前国内外均尚未见有关炭疽菌属在桔梗上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报道,更无人对此做过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从桔梗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侵入途径、侵染条件以及室内药剂测定六个方面对桔梗炭疽病进行初步研究,为诊断该病害、了解该病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在农业生产应用的预防与防治上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1桔梗炭疽病的症状特点桔梗炭疽病主要危害桔梗茎秆基部与叶片。叶片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茎部受害病斑长条形,稍凹陷。病害初期叶正面斑点颜色为黄褐色,背面为浅褐色。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叶正面病斑中央呈红褐色,向外颜色加深为暗褐色,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部产生大量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且背面多于正面。此病发生后,在温度适宜,雨水多,气候潮湿的条件下,蔓延迅速,整个叶片逐渐枯黄,导致叶片早落,桔梗成片倒伏、死亡2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病原菌的分离与回接: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培养纯化,待产孢后制成孢悬液涂抹接种到健康桔梗叶片,与田间自然发病显现相似症状,对出现典型症状的叶片再次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相同的病菌,完成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的鉴定,就此证明该菌是导致桔梗炭疽病的病原菌。病原菌形态鉴定:菌落早期呈白色、绒状,菌丝干燥、近圆形平铺伸展;菌落后期逐渐变为淡褐色,培养4d左右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培养7d左右菌丝表面开始产生橘黄色粘孢团,变湿润。分生孢子盘呈圆形或近圆形,初期为浅褐色小点,成熟后则变为黑色小点,无刚毛;分生孢子呈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孢子大小为12.7μm~23.6μm×3.1μm~4.2μm;附着孢呈浅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较为平滑,大小为6.3μm~7.8μm×4.6μm~6.1μm,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中。在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附着孢是炭疽菌的鉴别特性,因此桔梗炭疽病病原菌为炭疽菌属真菌。以传统的形态分类为基础,进行形态学鉴定,鉴定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桔梗炭疽病病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通过genbank序列比对,结果也证实该菌是胶孢炭疽。根据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的结果,表明桔梗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3桔梗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桔梗炭疽病病原菌菌丝在温度为5℃~35℃范围内均能生长,25℃是最利于该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环境;在15℃~35℃范围内均能产孢,20℃~30℃范围内孢子均能萌发,30℃为病原菌的产孢最适温度,也是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病原菌适宜在偏中性环境中生长,光照条件对桔梗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速率与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而桔梗炭疽病病原菌的产孢量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则差异较大,黑暗的条件更利于病原菌产孢与孢子的萌发。20℃~30℃是病原菌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孢子萌发对光照依赖性稍弱,但却更宜在黑暗条件下产孢。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3℃,分生孢子在植物病残体枝叶上能够越冬。4桔梗炭疽病病原茵的侵入途径与侵染条件通过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制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原菌在接种到桔梗叶片8h以后,分生孢子开始在桔梗叶片的表面以一端或两端长出芽管的方式萌发。一些分生孢子芽管伸长后,形成菌丝,菌丝以直接侵入表皮、从细胞间隙或气孔入侵的方式侵染寄主;一些分生孢子则是在芽管上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上产生侵入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细胞。接种后的保湿处理与否与时间长短差异,对病原菌的侵染与病害的发展有明显影响。桔梗接种病原菌以后,保湿48h及以上均能发病,保湿时间达96h时最利于病原菌的侵入。桔梗炭疽病病原菌在20℃~30℃范围内均能侵染,28℃温度条件下潜育期最短,为最适侵染和引起发病的温度,最利于病原菌的侵入,20℃温度条件下的潜育期最长。较长时间的叶面保湿处理和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均有利于桔梗炭疽病病原菌的侵入。5室内药剂测定通过药皿法分别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百菌清与三唑酮五种药剂分别作了室内筛选,分别测定其对桔梗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药剂之间的致死中浓度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与代森锰锌差异较小,而与百菌清、三唑酮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多菌灵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与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百菌清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三唑酮的抑菌效果在五种杀菌剂中最差。
其他文献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势必受一定政治、经济、历史因素的制约。中西体育文化因中西文化的不同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及哲学层面对世
铜、锌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有色金属,在硫化矿浮选中,因铜锌硫化矿常紧密共生、有害杂质的存在以及被活化后的闪锌矿与硫化铜矿物的浮选性质相近,使得铜锌硫化矿一直难以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和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现已发展成为教学、管理和科研为一体的比较独立的单位个体,目前它在高校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行政部门秘书工作也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应的汽车消费信贷也日趋增多,并形成规模化趋势。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亦或是消费者都是互利共赢的金融服务。收益与风险并存
自2004年至今,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开展九年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也走过了六个年头。高考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起着至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地方属性出发,在分析了人民币贷款已经不能全面衡量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情况、M2不具备地方属性和统计学中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图文展板是博物馆中最基本的展示手法之一。它作为展览的补充方式而存在,在当今的信息定位型博物馆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实物是博物馆展览发展的主要资源,解释实物内涵是图
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认识主体的人无法穷尽的,因而形成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相对
在21世纪到来之前,中国电影虽不乏名扬海外的艺术佳作,但市场化的发展始终呈现出迟滞的状态。伴随进口超级大片的陆续引入,逐渐将被动的国产电影卷入类型化和商业化的改革浪
从概念重构、话语建构和结构化三个维度对“两观三性”理论建构的路径、方法和过程进行研究.总结了“两观三性”有机整合、辩证发展和转换生成三种概念重构方法,指出了“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