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土地的大量消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也日益凸显,人地关系矛盾日益加剧。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和环境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的空间禀赋特征,选择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向,将开发强度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因此,土地承载力成为目前国内外改善人地关系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往土地承载力研究通常以耕地承载力研究为主,通过测算人均消耗粮食数量而获得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这对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的粮食安全非常重要。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仅关注土地对粮食和人口的承载远远不够,难以客观描述土地的综合承载水平,单一的粮食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我们更应该考虑到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协同发展问题,因此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主体不应仅仅是耕地,还应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及其他设施用地等其他地类;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客体也不应仅仅是人口,还应包括各种人类综合活动的承载状况,如经济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生活等。在传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中,通常情况下是将特定区域的土地承载力作为一个孤立和封闭的研究对象,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耕地急速减少和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水资源与土地资源耦合失调的矛盾不断增强,土地综合承载状况复杂性涌现,必须摸清区域土地综合承载状况,找出承载的短板,否则更会加速人地矛盾的恶化。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更能体现出开放性,因此,深入研究土地综合承载力,对于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长远规划、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协调人地矛盾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化解土地供需矛盾;如何评价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耦合协调状况,为土地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调控,成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关注的焦点。对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而言,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探寻系统发展的规律,掌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能更好的进行优化调控,达到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最优化和人地关系协调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在自组织和他组织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分析其引导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剖析人类活动等外部环境作为他组织的影响,才能针对性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保障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典的系统研究理论在日益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面前却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因此,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由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由物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单从某一个学科领域来分析系统的演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过程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迫切需要新的与系统复杂性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提供了新的范式,将复杂性科学与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管理研究相结合是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以改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引领,运用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同管理分析框架,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构建与评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的分析框架。在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物理一事理一人理方法论(WSR)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的分析框架,对系统研究中的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的内涵及具体内容分别进行了阐释。2.从物理维度分析,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切入,揭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非线性性、动态性等特性;从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实体结构出发,立足于基本构成要素、要素集合、子系统、子空间四个层面,确定其由物质子系统、生物子系统、人类子系统组成,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要素集合、要素构成。3.从事理维度分析,分析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明确了其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复合性。进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揭示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演化发展,一方面通过系统演化轨迹及分叉类型、演化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演化进行宏观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协同学方程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演化进行模拟,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理论模型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演化状态及协调演化类型进行逻辑判断,进而,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综合判定,划分了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4.从人理维度分析,运用CATWOE软系统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利益的群体的相关分析,并从要素的选择、要素原始值的确定方面两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从系统预警、动态跟踪和公众参与方面探讨人理在系统调控管理中的应用和方法改进。5.对郑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发展演化,在对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判定的基础上,确定未来郑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调控管理的方案,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把系统理论方法引入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中是可行的。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的逻辑分析框架能够为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研究提供整体性的分析思路。2.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中要重点关注要素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要素是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主宰者,确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有助于通过实施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把握系统的发展方向;要注意弥补系统组织中的“短板”,因为任一序参量或子系统发展的滞后都会造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降低。3.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调控管理要真正做到“通物理、明事理、谙人理”。调控管理包含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自组织演化与他组织规划的协调、土地综合承载力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协调等多个层面。在达到系统自身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管理过程中预警、动态跟踪和公众参与,以提出合理、及时的调控措施,通过子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组织与调控管理过程中的他组织耦合实现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明晰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使得土地承载力研究从过去静态的单一研究目标模式发展到动态的系统整体分析模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土地承载力理论体系,完善了土地承载力工作的科学内涵和技术支撑,能够从系统工程的思维角度对实际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指导。2.以物理-事理-人理(WSR)为方法论,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分别为从物理维、事理维、人理维进行数学阐释、解析和求解,拓展了WSR方法的应用范围,也促进了多学科交融的综合性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各地幼儿园的高收费已引起社会关注。公立园供不应求,收取较高赞助费;民办园按市场定价,追逐利润。究其原因,在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均,以及学前教育过于市场化等
本刊讯11月15日,广州国际设计周2011年度羊城十大优秀设计师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市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三楼阅江厅隆重举行,发布会上来自《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
现在,举国上下各个学校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不无故累了学生,都在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路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轻负高效”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
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活力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内上市的2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其2011-2013年的年报数据进行活力的相对分析
<正> 李先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滑雪,去年,公司组织员工来南山滑雪场滑雪,请了几个教练,短短的半天时间,李先生学到了一些滑雪的入门知识,就这样渐渐喜欢上了滑雪。对于许多滑雪
辽河油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监督,健全了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形成了"制度管人、机制管事"的运作体系,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对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及风险的事后
本文从幼儿园学前教育属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以及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的改革创新方向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现代大学体育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了艺术和体育运动为一体,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又能愉悦身心培养学生的艺术气
惯性导航系统(INS)无需依赖外部环境,工作时具有高度自主性,是一种重要的导航设备。但该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累积,限制了系统独立工作的有效时间。通常可采
到目前为止,江西上高、宜丰两地新签约投资40条生产线,加上已建成和在建的生产线,共达78条生产线之多。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年,两地陶瓷生产线将达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