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到各国的教育改革中来。同时,在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点开始更多的转向对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来,人们普遍认为,职业者应具备一些综合的职业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工作本位学习(work-based learning)成为各国职业教育的普遍推行的一种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工作本位学习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工作与学习同时进行;知识与经验现场整合;各方参与人员相互配合。从发达国家开展工作本位学习的已有经验来看,成功、有效的工作本位学习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政府、企业、社区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强大支持;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满足了学习者不同需求;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保障了其较高的学习质量水平。这种在工作现场进行的,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式,同样也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的基本属性。但在我国当前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工作本位学习的原动力不足,数量比例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一直比较普遍,论文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探索如何将工作本位学习融入高职教育改革中来。最后,论文重点论述了在我国高职中开展工作本位学习的主要策略:以高职教学改革为契机,树立工作本位学习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推进工作本位学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工作本位学习知识体系,优化工作本位学习的情境设计,分解任务单元,设计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流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工作本位学习;以质量管理为主线,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的工作本位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对参与其中的学习者与指导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