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貂阿留申病感染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在打皮期从我国主要水貂养殖区——山东、辽宁和黑龙江3地,随机采集的38、42和30份水貂样本的ADV感染情况,进行了对比检测。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三地AD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0.0%、42.8%、66.67%和63.16%、54.76%、86.67%。两组存在差异的检测结果,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养殖水貂群AD的高感染率;同时,也可反映出CIEP法用于AD检测时存在的误差。 对通过PCR方法检测得到的ADV感染阳性母貂的产仔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并使用PCR方法对仔貂分窝时感染AD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总结观察、检测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1,ADV感染阳性母貂产仔的数量少,死胎数及发育不良的幼仔数要明显高于ADV阴性貂。2,实验中,ADV感染阳性母貂所产幼仔分窝时感染ADV的比例为100%。 有关AD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首先对从山东、辽宁和黑龙江3地分离到的16株ADV毒株VP2基因上的,以超变区为核心区域的基因片断,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借助核酸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该16株ADV的序列与ADV-G、ADV-Utahl及ADV-K等几株国外代表性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国内ADV分离株基因型的划分,及它们与国外参考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并可得到以下结论:1.多数ADV国内分离株基因型可划归为Ⅱ或Ⅲ型,它们具有与欧美参考株较近的亲缘关系,国内AD源于引种的可能性很大:2.国内ADV存在高度遗传多样性。ADV-DL1、ADV-DL2这两株核酸缺失株,以及与国外参考株存在明显核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差别的ADV-DL5株,可能为国内ADV中明显有别于欧美参考株的基因型株。其次,对ADV-DL1、ADV-DL2核酸缺失株和ADV-DL5株这3株国内分离株VP2基因上与致病力相关的基因片断,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外参考株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DV-DL1、ADV-DL2和ADV-DL5国内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株,在与致病力相关基因区上整体变异不大,同源率在93.6%-96.0%之间。ADV-DL1、ADV-DL2和ADV-DL5与国外参考株相对比,均存在特有的氨基酸突变位点。ADV-DL1、ADV-DL2的突变位点相对较少(分别为5和6处),且根据突变氨基酸的性质,推断它们对VP2蛋白空间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ADV-DL5与国外参考株间氨基酸突变位点相对较多,共有10处,且其中几处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对VP2蛋白空间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结构蛋白VP2构象的变化可进一步影响ADV的致病力等相关生物学相关特性。由此,在第一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可更进一步加强ADV-DL5株为国内特有的一ADV新基因型毒株的可能性。另外,ADV-DL5、ADV-DL1和低致病力的ADV-Pullman株间在致病力相关功能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上共同具有3-4个有别于其它致病力株的氨基酸残基位点,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发现。
其他文献
万寿桥小学是一所流动孩子、留守孩子、特异孩子较多的学校.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校构建友善追梦德育,搭建家校社共建的助梦舞台,谱写了“五大资源”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期刊
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流失、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地下埋放等导致了地下水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确定污染物质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需
本文主要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34 初选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3个生长性状连续11 年的调查数据,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无性系生长过程变异进行了系统分析
甜杨(P.suaveolens)是极其抗冻抗旱的高大乔木,其生存区的年平均气温为-3.8℃,极端最低气温为-46.9℃,冬季气温为-27.4℃~-40.5℃,年平均降雨量为493.4mm,无霜期仅为93天。因此,甜杨
灌水器是微灌系统设备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着灌溉系统的工作性能。而灌水器的质量和水力性能又取决于灌水器的微结构特点及加工成型工艺。目前我国对微
  随着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退,在国内多数旧城的改造中,工业旧区的改造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历史较短,因此,目前我国的旧工业区改造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