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是密不可分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影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主要包括灾害救援行动、维护稳定的行动、反恐怖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以非战争军事行动应对突发事件将是我军的一项重要使命。非战争军事行动动员,是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由平时状态转入危机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和信息力等资源,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活动。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动员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非战争动员的实力和成效,关系着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行动的成败。因此,如何增强我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反映能力、反应速度和反应机制,是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我军职能,增强我军战斗力,履行我军新使命的重大课题。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是国家在非战争时期,运用军事卫勤力量处理突发事件产生的卫生问题,统一调度使用卫生人力、器材、设备和药品,对伤病员实施卫勤保障所采取的措施。突发事件对卫勤资源的需求呈现出救护伤病种类多、抢救时间急、技术含量高和协调人力、物力难等特点,仅仅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已经不能胜任抗险救灾任务,必须依靠军队卫勤部门担当起抢救重任。军队卫勤动员对于维护非战争军事行动军民身体健康,增强战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伤病员的及时抢救和治疗,恢复其救援能力和劳动能力,保护人力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是减少突发事件伤亡的重要保障,也是凝聚全民族共同抢险救灾的重要方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巨大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于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能力建设来说,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着力解决我军卫勤保障能力与履行使命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更好地实现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卫勤的战略性目标,我军正在大力推进以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卫勤变革。近年来,军队卫勤按照后方服从前方、卫勤服务作战的要求,构建指挥体系;按照战略战役战术相配套、陆上海上空中相衔接、基地与机动相协调、现役与后备相结合的综合作战要求调配卫勤保障力量;按照高效顺畅的实际要求,探索联勤拓展思路,跨越式地提高了卫勤保障能力。军队卫勤保障制度改革,增强了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符合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客观认识我军应对突发事件卫勤动员的现状,从法规建设、机构设置、运行情况几个方面,理清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二是结合我军应对“非典”和“抗震救灾”两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案例,阐述新时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及其对提升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能力的新要求;三是对照美军应对“9·11”恐怖袭击和“卡特里娜”飓风的成熟卫勤应急处理方法、日本国民自卫队处理频繁国内地震的健全体制,总结外军现代非战争军事行动设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医疗队伍专业化程度强、卫勤保障机制转型快的特点,借鉴外军应对突发事件卫勤动员的成功做法;四是根据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卫勤,实现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的根本要求,分别从法规、机构、动员潜力调查、药材管理、运力动员和信息化系统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军应对突发事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动员的对策思考。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工程,对栈桥支架设计时,如何根据规范给出双柱情况下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四柱支架横梁承受的煤垂直压力的计算公式作了介绍;同时提出在设计中如何通过包络设计确保栈桥
分析了飞机研制费用样本数据少、费用驱动因子众多的特点,考虑到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Hi-PLS)方法在变量规模巨大情形下进行回归建模的优势,应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飞机
目的:评价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疗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87例接受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
国家认同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中对国家认同做了具体要求即:具有国家意识、具有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将国家认同的内涵定义为:在认知上将自己定义为某国的一份子,并了解该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国家主权、政治构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身份感和归属感;在情感意志上,对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国家荣辱与共,对于国家有着理
随着对外传播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单纯依靠演出实践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被翻译成严谨适当的外文、全面而详细介绍京剧艺术理论的著作和剧本是京剧艺术在海外取得良好传播
本文结合新媒体发展指出中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道路上的三个阶段:即Web1.0的"网为台服务,台为网铺路"的台网联动阶段;Web2.0的"台网平行,互动前行"的台网互动阶段;Web3.0的"网
山西方言语汇,指的是山西方言里"语"的总汇。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四字格俗成语,这些"语"带有鲜明的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生活
以共聚聚丙烯(PPC)与均聚聚丙烯(PPH)复配物作为基体树脂,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PP/PA6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相容剂PP-g-MAH和PE-g-GMA对PP/PA6体系的影响,以玻璃纤
<正>【教学设想】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以知识传授为主,后者以能力培养立意。我对文学作品"用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