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ranslation of Foreign Work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内翻译史研究现状来看,虽然专家学者已经对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传统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集中在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缺乏对这一时期其它学科翻译活动的相对关注。   本文探讨的内容属于翻译学研究中的翻译史范畴,在陈述史实的基础上,尝试用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考察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作品的翻译目的与翻译活动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学三个类别的翻译活动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翻译目的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包括原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弗米尔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目的论解释了清末民初译文的“不忠实”现象,认为不应单纯以“忠实”为标准来评价译文的优劣,而应该看该译文是否实现了译者预期的翻译目的。   通过对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译者的行为受到了具体的目的支配。从开拓国人视野,科学强国;到救亡图存,改革政治;再到推广西方知识,启迪民智,这些翻译目的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不仅使译者在对原文本的选择上产生了变化,也决定了译者为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六月的边城,阳光明媚,记者来到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一进办公大楼,走廊里就传出了讲课的声音,透过敞开的门,记者看到一名教授正指着幻灯屏
英国历史上最出色也最具创造力的诗人约翰·济慈,每当谈及莎士比亚,总是将他比做自已文学道路上的航标和诗歌创作上的导师。基于以往学者有关济慈对莎士比亚戏剧之理解一题已
动词隐喻是一种隐喻表达方式,它源于动词与名词非常规搭配导致的概念冲突,而这种概念冲突要在后台的认知操作中被消除,这样的动词隐喻才能传达符合当时语境的隐喻意义,才能在
隐喻表面上是用暗示性的方式来润色人类语言,抒情达意的一种语言和修辞现象。但是当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和认识自己的重要认知工具,是建构世界现
压制最早用于计算语言学,指词与词的共现关系,后被引入认知语言学,作为解决词汇与构式语义冲突的一种机制。语言学界公认的压制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构式压制,指词汇与构式语义
2013年4月15日晴极热北京—石板岩早上与刘同学等5人,乘8:45的K967次列车从北京站出发赴河南安阳。下午3点左右到达安阳,极热。出站留影。石板岩村的魏堡长亲自来接。正值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般来说,运用语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教学、理解以及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以及认知文体学的诞生和发展,认
截止2010年,教育部已批准15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开始招收本科生。随着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设立,对应的该专业的能力构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