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学位论文
- 水浒故事之流变与传播研究——以“江湖”与“庙堂”的互动为中心
水浒故事之流变与传播研究——以“江湖”与“庙堂”的互动为中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摘 要】
:
“江湖”与“庙堂”对举,是独立于宗法体制、政治体制之外的存在。江湖文化是江湖群体的价值选择、道德规范,与以儒家为代表的庙堂文化构成对立统一关系。“江湖”与“庙堂”的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湖”与“庙堂”对举,是独立于宗法体制、政治体制之外的存在。江湖文化是江湖群体的价值选择、道德规范,与以儒家为代表的庙堂文化构成对立统一关系。“江湖”与“庙堂”的贯通,使它具有被改造利用的合理内核。而它的背离,它巨大的威力又使“江湖”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水浒”起自江湖草莽,却可以上达“庙堂”,既有文人士大夫赞其“忠义”,皇亲国戚刊刻《水浒传》,撰写水浒戏剧;也因为“诲盗”而被统治者列禁,甚至作为工具被推到政治斗争的前沿。“水浒”的兴起、流变是“江湖”与“庙堂”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以“江湖”和“庙堂”互动为中心,也就是要勾勒出水浒在“江湖”与“庙堂”共同作用的张力场中变化演进的轨迹。
第一章成书研究。水浒故事从江湖本事,发展到极具忠义色彩的文人小说,历经南宋、元代。“盗”与“贼”的区别,为后世敷衍水浒“忠义”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水浒故事的明清传播。这一时期经历汉人政权从重建到覆灭的过程,也是阳明“心学”从兴起到衰落时期。“遗民”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高扬的“自我”从发现到失落,对士人心理也造成影响。这一时期水浒传播方式包括评点、续书、戏曲说唱等。明末农民战争,“复活”的“水浒英雄”将朱明王朝席卷而去,见证了“江湖”的威力。
第三章水浒故事的近现代传播。动荡变乱是这一时期的总特征,侠义精神再次得到推崇。小说作为启蒙民智的重要工具受到重视。小说政治化解读是这一时期主流。水浒续书为抗日战争作舆论宣传。新编革命京剧突出“官逼民反”主题,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
第四章水浒故事的当代传播。在全民批水浒的热潮中,水浒作为工具被推到政治斗争前沿。当代影视传播,彰显人文关怀,进一步扩大了水浒影响。
第五章“水浒气”与江湖遗风。探讨水浒广泛流传与“勇为达德”的国民心理之间的关系,探寻江湖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专家表示,人们从老年人摔倒的动作、时间等因素,可初步判断他可能患上了哪些疾病。 【心血管医生】: 摔倒前迷糊,警惕小血管缺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艳介绍说,如果摔倒之前,老人有从马桶上突然站起、从床上猛然起来以及突然转头等动作,应该考虑“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如果摔倒之前,患者曾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如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等,且摔倒之前就有言语不利、一半身体不听使唤、头上冒冷
随着年龄增加,人的重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会有所下降,老年人群的检测指标正常值范围与非老年组应有所不同,但多数医疗单位的化验结果仍使用同一个正常值标准,所以老年人不必要求各项检查结果都要达标。 降压有自己的目标 老年高血压是血管衰老的明确标志,因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而积极治疗则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等危险性。老年高血压有很多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体位性血压变化、餐后血压
不少人都会出现上火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很多人选择喝凉茶降火。其实,凉茶也有副作用,乱喝凉茶降火或带来反效果。 “上火”为民间俗语,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所谓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凉茶的确可以降火消暑,但必须对症下药,不能乱喝。造成上火的成因很多,不能一味判定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不舒服,就马上用清热消炎的药物,其实孩子生病或与积食有关。 为何孩子容易积食? 紫和堂的姚佩玲医生解释,民间有句俗语称“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有道理的。孩子的体质特点是“脾常不足,而肝常有余”。孩子还不懂事,吃东西不会节制,好吃就喜欢多吃,或有时候不想吃,家长就哄着他吃,这容易造成孩子过饱,出现积食。 积食会生热,如果孩子的排便不好,不能通过排便将热积食清掉,就会表
芋头中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高分子植物胶体,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并能增强人體的免疫功能。 当小儿发生腹泻时,可取个大肥实的芋头煮或烤熟,剥皮蘸白糖吃,不拘多少,每日1~2次,单纯腹泻可停用其他药物。一般1~2次大便即可成形,腹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