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雄性性别连锁标记Pf62-Y的基因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大水域,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黄颡鱼雌雄异体,雌雄鱼的生长速率差异明显,刘汉勤等(2007)利用雌核发育成功培育出YY超雄黄颡鱼,本实验室的王达博士等(2009)通过AFLP技术开发出了黄颡鱼性别连锁DNA标记,并成功运用于全雄黄颡鱼的培育和持续生产之中。黄颡鱼核型为2n=52,利用经典的细胞学方法在染色体核型上并未发现黄颡鱼的异形性染色体。   为探索黄颡鱼的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机制,我们展开对黄颡鱼雄性性别连锁标记Pf62-Y的研究,首先提取黄颡鱼基因组DNA,酶切建库后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我们得到Pf62-Y片段侧翼的基因组序列共8102bp;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已获得的标记片段并克隆,测序验证了步移和拼接的正确性;采用切口平移法标记探针,常规空气干燥滴片法制备黄颡鱼染色体中期分裂相,运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Pf62-Y进行物理定位,这是首次对黄颡鱼性染色体的相关报道。   鱼类性别决定相关的分子鉴定研究过程从鱼类基因组中寻找哺乳动物性别基因的同源基因,逐渐转向寻找鱼类自身的性别决定基因,通过对Pf62-Y的深入研究,可能找到黄颡鱼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BlastX结果显示Pf62-Y与斑马鱼的pou2f3基因的一段基因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组织和时序RT-PCR对斑马鱼和黄颡鱼的pou23基因的研究,我们发现了pou2基因主要表达于皮肤、肠、肾脏等上皮细胞丰富的组织,同时我们发现pou2f3参与了这两种鱼的精巢的发育,而未在卵巢中表达,推测pou2f3可能参与了雄性性别的分化。通过黄颡鱼Pf62-Y性别标记的物理定位及性染色体的研究,使得黄颡鱼成为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和性染色体进化的理想材料。由于基因组步移技术的能力有限,我们还需要黄颡鱼更多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的信息,后续结合染色体微操作和微分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共定位和功能研究等等,为黄颡鱼的性染色体进化及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的准确估算不仅是研究许多林业和生态问题的的基础,也是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以及核证林业碳补偿项目等的主要内容。但是,国内外涉
基于格型的矢量量化技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号压缩方法,在音频信号处理的许多重要研究领域中,特别是移动通信中,格型矢量量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低计算复杂度和高性能使其
氮调控因子GlnR蛋白是一种广域调控蛋白,它可以感应细胞外可利用的氮源的变化,对氮代谢过程中相关的许多基因进行调控,进而调控细胞内相关的生理过程。最近研究发现GlnR在翻译后
DVB-H标准是欧洲电信标准组织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主要通过地面数字广播(DVB-T)网络向手持终端提供数据和多媒体服务。DVB-H标准向下兼容DVB-T标准,并在DVB-T基础上添加了时
学位
种子脱水耐性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综合特性,是判断种子贮藏特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常性种子在发育后期经历一个成熟脱水时期,为减少脱水对组织带来的伤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脱水耐性。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与种子内棉子糖系列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RFO)的积累有关。水苏糖合成酶在RFO合成途径中催化水苏糖的生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水苏糖在某些种子发育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向高传输速率、宽频化飞速发展,数字通信中的无源器件在阻抗的匹配变换、隔直和信号的变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材料研制和器件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正是围绕这一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本文首先研究应用于ADSL网络的高磁导率低损耗MnZn铁氧体芯材。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高磁导率低损耗MnZn铁氧体材料,重点研究了预烧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气氛等工艺以及添加剂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预
目的:  多囊卵巢囊肿(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律或无月经、月经稀发、体
丁香假单胞菌是一类植物致病菌,其分布广泛且具有四十多个致病变种,属于一类具有冰核活性的细菌,它能在-5℃~-2℃诱发植物结冰从而发生霜冻,造成植物损伤。本研究以从我室自主分离
学位